|
广东省深圳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剖析 摘 要:结合广东省提出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战略,在对深圳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与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该县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形势,并提出促进深圳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原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产业形势;深圳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98-03 依据广东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具有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和四季飘香的特点,广东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发展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的高原特色农业新兴发展道路。深圳市隶属广东省,位于攀枝花、大理、昆明三座城市所形成的大三角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是滇中城市群的节点。全县有国土面积1 803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周围群山环绕,深圳坝子地势平坦,面积达119平方公里,是境内最大的坝子,深圳也是广东省传统的商品粮基地县。境内海拔1 850米~ 2 300米,属高原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病虫害危害相对较轻,土壤肥沃,空气、水源无污染,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的最佳环境。 一、深圳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基础 近年来,深圳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蔬菜、山地畜牧业、优质烟叶、桑蚕等优势产业,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和空间。 (一)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2012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6.01万亩,比2011年增加0.95万亩,增长3.79%,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 757万公斤,比2011年增加743.5万公斤,增长8.25%。其中,小春粮食种植面积10.06万亩,大春粮食作物播种12.45万亩,晚秋粮食作物种植3.5万亩。 (二)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蔬菜是深圳优势和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蔬菜生产在生产规模、品种结构、产量及产值、市场流通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县现已成功引进深圳市佳?云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玉?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从事蔬菜生产、加工的州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建设起 “订单种植”及 “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调动了农户种植积极性。蔬菜产销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全县已成立大蒜、食用菌、蔬菜等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协会)协会57个,入会农户9 293人,有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蔬菜生产基地达3万亩,其中蛉河藕粉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大蒜、大白菜、青花菜、白花菜等七个蔬菜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全县无公害蔬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通过烤烟套种蔬菜的成功模式的推广等措施,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5.94万亩,总产量达14.85万吨,实现总产值2亿元以上。 (三)规模养殖初见成效 畜牧业是深圳市传统优势产业,滇撒猪、滇中黄牛、云岭黑山羊等优质畜禽品种优势明显,为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深圳市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地域优势等条件的基础上,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培植规模养殖大户为重点,为断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壮大养殖规模,提高了畜牧产业化开发能力。全县通过争取项目、招商引资、贷款贴息等多渠道投资扶持,发展了规模养殖户1856户,其中,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202户,规模养猪已成为畜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12年,全县肉类产量达3.0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6.1亿元,生猪出栏达27.2万头,牛出栏达3.01万头,羊出栏达6.1万只,家禽出栏达112.5万只。 (四)烤烟生产效益显著 全县现有规划基本烟(农)田面积为12.06万亩,“十一五”期间以来,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实施完成烟水配套面积6.6万亩,改善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2012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为8.35万亩,收购烟叶26.2万担,其中上等烟比例达67.71%,实现烟叶总值3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 600万元。 (五)蚕桑产业初具规模 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发展战略机遇,深圳市加快了蚕桑业的发展,目前种养加销“四位一体”的蚕桑大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提质增效的空间逐步做活。2012年末全县共有桑园34 938亩,其中新植桑园1 898亩,年内实际投产面积16 664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7.7%;全年共饲养蚕种23 464张,产鲜茧823.5吨,鲜茧产值达3 075.2万元,按全县农业人口19.06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