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位姑姑定居于北京期间,有次被邻人老太太撞见她在整理煲汤后废弃的青草药。邻人大惊失色:“你们福建人怎么还吃草根呢?” 姑姑哈哈大笑:“本日倒的这些只是用来煲汤的青草药材……”然后,从老太太更加震动的心情里,我猜,她大概脑补了如许一幕:
是的,对于福建人来说,从预备质料到煲汤的整个过程,看起来都更像制药现场。在外地人眼里,看福建人煲汤,仿佛像看电视里那些秘密的巫师在熬什么秘密的魔药。
part.1 药膳,没有草药怎么行?
假如你去闽东的乡间,看看还用土灶的人家怎么预备宴席,很有大概会被惊呆—— 根据时节气候以及到场宴席之人的身材状态,主人家会选择差别的青草药,洗净奇怪青草根部的土壤以及干草的浮尘,注净水用大锅熬制成草汤,之后滤掉枝叶取用汤水来煲制骨肉。 这一来是由于大锅青草药和切碎的骨肉共同熬制并不方便,二来则是青草药一样平常可熬制第二遍,不浪费嘛。 固然也可以一起炖煮,像《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四集“养”里,导演把闽东屏南县药膳和时节的关系说得很清晰:春吃三草炖鹅,夏喝败酱草小肠汤,秋食牡蒿蒸嫩鸭,四序可用山苍子根炖猪蹄。
不外,这几道药膳的汤色清透,只能算是入门级。 有次才在电视上看完古代某湿尸在棺木中依靠药水防腐,当晚家里就恰好煮了一锅药草鸭肉汤,棕色近黑的肉汤和被染色的鸭肉,跟谁人泡在棺木里的湿尸的颜色相似度高达99%,其时真的整个人都欠好了。
另有些草药,则自带不可形貌的味道。好比上面说到的败酱草,福建人更常常称之为苦菜,在福建人看来,苦菜清冷去火解腻刮油,用鲜、干苦菜煲汤,就成了他们大鱼大肉后必备的减肥安慰剂。 只是,无论奇怪照旧干枯,苦菜处置惩罚起来都有一股臭脚丫子的味道,在外地生存或食用,必要冒充没瞥见探头探脑的邻人,以及他们猜疑你囤了很多多少臭袜子不洗的眼神。
就像广东人“没有什么病不是由于上火,没有什么上火不能靠凉茶办理”一样,在福建,万物皆可药膳,假如一碗药膳办理不了题目,那就再来一碗: “你们读书太辛劳,来日诰日我去市场买点猪脚和草药,给你们补一补。” “气候热了,前几天我去旅店吃的东西大概热坏了不奇怪,背后很痒,本日用蛇不见炖了肉汤,你们也多喝一点,祛祛毒。” “近来下雨下太久了,来日诰日去买点寒草,把你们姑姑送来的那只鸭给炖了,祛感冒。” 福建药膳,多以平常草药和肉类共同煲制,草药的融入让它们的色、香、味都特殊起来。这此中又可分为干草派和青草派(听起来似乎青青草原……)。闽东、闽中、闽西以干草煲汤最常见,分散聚居在福建各地的畲族人,则更喜好以奇怪的青草搭配相应肉类食材。 福建药膳的另一特点,就是充实发挥了中国人传统上“以形补形”的观念:胃痛吃猪肚,骨折熬大骨,要是关节有弊端,那好办,上市场来半只猪脚。
夏日闷热多雨、冬季湿冷,这让福建药膳有非常显着的季候性,而这些格式百出的药膳重要负责的功能就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补”、“祛”。 无论甘苦香臭,福建的青草药膳汤就和臭豆腐一样,只等有缘人共享鲜味。
part.2 回到故乡的台湾仙草冻 福建的药膳文化,决不但限于炖各种鸡鸭鱼肉牛羊兔……的肉汤,他们还创造出可以和广东凉茶(戳链接阅读)相互辉映的仙草冻,常年称霸奶茶店。 一杯棕色的仙草冻,再放上椰果、红豆、大红豆,浇上蜂蜜水大概炼乳,末了洒上酥脆的去皮花生仁……炎天在表面晒成干儿厥后上一份,简直救人于水火,一口回魂,两口生天。而且还能在内心冷静安(qi)慰(pian)本身,烧仙草是康健饮品,不会跟奶茶一样那么轻易变胖~
烧仙草的重要质料是一种叫“仙草”的植物,听说在康熙末年,漳州诏安的詹时谨携夫人梁氏开垦台湾彰化永靖,酷暑劳作时,詹家按昔日风俗,将带来的仙草加水熬煮,又加米汤制成仙草冻或熬成仙草茶,用于清冷解暑。没想到今后仙草冻就在台湾扎了根,詹氏后人更依附仙草冻在台湾发迹,开办了大名鼎鼎的“泰山仙草蜜”。 绿色青葱的飞轮海,唱着“12蜜456吸”,满满都是本身逝去的芳华,记得谁人时间买一罐会随机分到一张印有此中一个成员的卡片,许多追星女孩为了集齐,一箱一箱地买饮料:
两岸互通后,台湾人带着小吃到大陆开店,实在约莫即是外出营生的厨子有一日返乡创业,师传的招牌菜固然有了些许变革,但它的精华总是稳定的。 就算在福建,仙草冻也有差别的口胃。漳州的仙草冻和台湾的仙草冻是各人认识的玄色,而在龙岩上杭,你可以品尝到包涵色的客家仙草冻——闽西与闽东山区的人爱吃山林中沐风浴雨生长的蕨菜,又由于蕨菜同样有清冷消暑的功能,以是被上杭人磨成粉,与仙草一起熬制成仙草冻。
既然说到凉茶甜品,不妨再提一道泉州人肯定会保举你吃的石花膏。 石花膏的质料是一种长在礁石上的石花卉,作为一种形如珊瑚的优雅藻类,石花卉终极制成的石花膏也很美丽,晶莹剔透犹如果冻。在泉州人看来,石花膏润肺化痰,清热降火,佐以水果、仙草冻、蜂蜜、芋泥之类,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更配烧烤了。
比起客家人传承千年的药饮擂茶和闽东闽北味道奥妙的鱼腥草茶,闽南仙草冻、石花膏显着担当度高许多,再加上闽南盛行的四果汤,不得不说,福建人简直天生自带“网红”甜品店技能。 part.3 路边的野草,我好想采
福建人的药膳、甜品,不但是制作靠本身DIY,乃至直达原质料环节。大概只有在福建的民间,还能有这么多业余的采药人,他们会本身入山上树采药、晒干切片整理,末了贩卖向市场。
对于大多数山民来说,房前屋后,山间田边,就能找到常用的药材:比方鱼腥草、积雪草、车前草等等等等……在我家就有如许的对话: 我:爸我有点牙疼。 爸:昨天油条吃上火了? 我:嗯,多吃了一根油条和一块油饼。 爸:我看看……没蛀牙,去后山拔两棵杜鹃花返来,晚上炖排骨。 我:好的! 我:我还挖了一些老花碗(积雪草的方言谐音)。 爸:家里另有点豆子,和老花碗煮了你们当开水喝,去火。 爸:你牙疼咬不动肉,你就喝汤吧。 许多在外的福建人大概跟我一样形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路边的青草利市痒,总想上前看看是不是能煮汤的草药,超等想采。
“药食同源”的观念在中国传播已久,于福建人,更是已经成为一样平常生存的一部门。药膳在福建的盛行,和福建作为中药材的产地是相辅相成的事变。 背景吃山,靠海吃海,闽东西南盘踞丘陵山脉的野生药材区,漫长海岸线一侧的海洋药材区,共计为人们提供药用资源2576种,不说青皮泽泻茯苓麦冬,提起建宁莲子,漳州龙眼,也是福建学子出门常备的特产。
衣冠南渡的客家人带来了中原的药食文化,福建人在常年与大天然、生存情况中恶劣一面的斗争中,不停学习实践,终极get到便宜易得的药膳食疗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可以或许享受到比已往更好的医疗条件与资源,“药膳”中“药”字的意义渐渐淡化,如今的它,更多是故乡鲜味的代表,一碗就可以或许容易勾起心底最深的思乡之情。
不外上流君也要提示各人,药膳并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本领,许多疗效都没有颠末严酷临床证明,假如抱病了,各人照旧应该遵医嘱。 你喝过哪道印象深刻的“药膳”吗? 批评里分享下~
[1]黄秋云,华碧春,宋纬文.福建中医药膳食疗学科发展研究陈诉[J].海峡科学,2013,1:98-99. [2]黄智锋,华碧春.福建畲族药膳食疗养生刍议[J].光明中医,2015,30(11):2273-2274. [3]谢贵文.从保生大帝及其古刹传说看民间信奉的正统性[J].闽台文化研究,2013,3:87-99. [4]漳州市非遗掩护中央.漳台仙草传统制作武艺[N].闽南日报,2009-09-09(C03). [5]紫苏子.台湾仙草冻“祖宗”来自漳州[EB/OL].腾讯大闽网,2015-03-18.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