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是什么样?

[复制链接]
寂寞要人陪_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寂寞要人陪_
1970-1-1 08:00:00 73030 4 看全部
身为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第三代华人 中国在我眼里既是很认识但又生疏的国家。
中国国庆日当天透过CCTV4观看中国的国庆盛典 我所看到的是中国的繁荣而且国庆盛典也显现了部队的规律和军力的强大。现场的人和游行队伍都很开心 看得出他们打从心底得为他们的故国感到自满。
固然祖辈当年下南洋营生并在马来亚1957年正式独立后就已不再是中国公民 但实在身为外洋华人看到中国本日的繁荣与强大内心也会冷静地感到一丝自满。有一天照旧盼望可以去中国看看爷爷的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要甩由自己 发表于 1970-1-1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甩由自己
1970-1-1 08:15:00 看全部
非洲工作过8年。听过一些黑人对中国的奇葩看法。
1、品茗可以低落性欲。缘故原由是中国人出国工作都不带妻子,还总品茗。
2、中国人特守规矩,总列队,要不怎么经济发展那么快----这是一个老黑痛斥银行里不列队黑人同胞时的话
3、中国人都会功夫,还都会用中药治病。以是熟悉我的黑人一有病就来找我。幸亏打斗时没想起我。
4、中国人的字母表是数目不定的,傻子知道3000个字母,智慧人知道20000个字母。对,就是alphabet。Pinyin是什么?我们黑人读书少你们中国人不要骗我。
5、中国男子从来不打妻子,还都会做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要甩由自己 发表于 1970-1-1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甩由自己
1970-1-1 08:30:00 看全部
一位美国汗青学传授在 1913 年来到中国,记载下了她这次观光的见闻及感受,此中既有对风景和民风的刻画,也有对时势和人性的比对。沿途眼见中国新旧期间间之打击、转换、并存、融合等种种情形,显现了游离于汗青讲义外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以下为漫行记载:
云南省的首府风光旖旎。它坐落在一片广阔的平原上,北边城墙背靠低矮的山脊,可放眼都会与湖泊的迷人景致,四周的高山也尽收面前。它海拔近七千英尺,天气与温带地域相近。
夏日时,阴凉处最高温度为 85 华氏度,而冬天愉悦宜人。欧洲人履历了北风砭骨的北京、湿润闷热的广东,及天色灰蒙的成都,发现云南天色清朗、冷风阵阵,纵然被放逐到帝国这迢遥的疆域角落,也有丝丝安慰。只管树木葱茏,云南府自己并不非常吸引,它好像由一条条局促的小巷构成,不时停止于寺庙围墙或一片荒地,而城的外围都是三十英尺的高墙;城内除却一座相称不错的孔庙外,便无其他风趣的景观。
不外乡下景致迷人,倒是远足的好行止。湖泊水域原先长约二十三英里,大概曾经及至西墙,但现在渐渐淤塞,距西墙约五英里,需乘坐极重的舢舨经过横穿稻田的局促运河方可到达。隐蔽于竹林中的农舍、茶室和古刹粉饰着平原,其间不时横亘高耸耸立、铺着石头的堤坝,两旁树木繁茂。低地富饶的耕地与四周群山形成光显对比。山上除却偶有古刹生存的树林,俱贫瘠不毛。
云南府生齿约八万,城镇好像相称繁荣。附近的山丘上有铜矿,此处的金属成品远近著名,不外根据法律,全部开采的铜矿都必须送到北京去。但是,云南府紧张之处在于其商贸。作为地域中央,它面积广袤但生齿稀疏,盛产主食、大米、豆类、小米,以及水果和蔬菜。从前,云南是鸦片生产的主要省份,但当我身处此中,却看不到一片罂粟田。上一任云贵总督锡良作为蒙古族官员备受推许,他本人不吸鸦片,刻意实行诏令克制其利用生产;于是,云南极不甘心地进入了新秩序。
而其继任者李经羲则众所周知烟瘾极大,不肯改过者便满心希冀会有好日子,终极只迎来扫兴。颠末一番积极戒食鸦片,李经羲公布本身年岁已高,已无力改变,可云南省出息尚远,必须服从法规。于是,他以几近跟前任一样的力度严酷实行鸦片管制,看成是补充自身的缺点。
当时,四川的环境跟云南同等。只管我遍寻罂粟田,却从未见人扶植。大概在不为人知的小径与冷僻幽森的山谷能偶然发现一片罂粟田,为查抄员故意偶然所忽视,但总体而言,罂粟莳植简直已然根本消散;而仅仅一代之前,观察入微的贝德禄估算鸦片田占到云南耕地三分之一强。容我们客观评价此番征象。满族统治大概软弱腐败,不外,至少在消除一个广为传播的恶习上,其成绩超于任何西方国家之积极意图。诚然,清朝覆灭的缘故原由之一正是出于对反鸦片政策的不满。而据报道,现在个人主义盛行于革命向导人之间,导致执法疲倦,罂粟莳植由此复兴。
云南在已往五十年间不得安宁。可骇的伊斯兰兵变连续二十年之久,不幸的云南通省上下浴血战火当中,那段汗青带来的粉碎仍到处可见。兵变刚过,云南又被卷入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当局与法国的战乱。而后又发作部落辩论,北方的义和团在此处不乏支持。流血杂乱令此地屁滚尿流,近来方有转机。
可铁路的到来给云南带来生气,将来经济远景一片光明。在其首府,新生的迹象到处可见。改革活动在帝国边陲稳步推进。一全部八个病区,由中国人管理的医院运作精良;教诲奇迹发达,乃至还建起了一所大学。新组建的警员队伍全城巡逻,被誉为相称高效。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一见难忘的当数极新的部队风貌。军号没日没夜地响着。到处可见步操进步的士兵,练习场成了全城最生气勃勃的场合。
但是,固然现在全城活泼,外貌上乐于担当西方头脑,对外国人的恐惊仍隐蔽其下。中国人乐意采取我们的方式,并不肯定意味着他们更喜好我们的做法,而只是意识到假如想要与我们不相上下,须得借助我们的装备。查尔斯·埃利奥特爵士写到义和团叛逆时将中国人的态度总结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如今可以改为,「师夷长技以自保」。练习的士兵、当代的营房、良好的武器,以及本日遍布中国的军事学校,均展示了在中心大国(中国)看来,哪一种「技能」最有即时代价。云南府的军事学校里,讲授方式生动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u88ff240 发表于 1970-1-1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77u88ff240
1970-1-1 08:45:00 看全部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都在他们的镜头里
一个美国人来回中国37年,拍下无数消散的情形,数万网友感动致谢




一个93年的英国帅小伙,
已往三年半里,他到达中国23个省,
为中国天然地貌和都会景观,
拍下大片,仿佛一幅幅“当代山川画”,
惊艳了无数中外网友。
50万粉丝,纷纷喊着要跟着他照片里的地方,
到中国各地观光。
“有些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常常夸大交通和雾霾,
但实在中国另有那么多漂亮的角落。”
而另一位日裔美国爷爷,更锋利!
年过70岁,竟在Instagram有百万粉丝。
从1982年作为一名拍照记者第一次来中国,
不停到如今,
他保持固定频率、反复不停地回到这里,
为中国人留下了整整37年的贵重影像不少中国网友在他的照片下留言:
太感谢您的记载了!
撰文 陈子文、周树婷




麦克·山下本年已经70岁了,拍摄中国37年。
1982年,麦克作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拍照记者,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的37年,他不中断地来到中国几十次,拍摄范围从西藏、新疆的疆域地域,到北京、上海等大都会,覆盖中国各个角落。
一个日裔美国人,竟为中国这近40年,留下了厚厚的影像记载,贵重无比。

这是1982年的北京街拍,一群素色服装的自行车人群中,红衣密斯特殊夺目。

1982年,北京人如许防风沙。


1982年南京的长江大桥上,4车道,车流繁忙。

1986年第二次来中国时,麦克在上海,领会了一把堵塞的交通。

1989年的大理洱海,当时候没有游客,只有本地白族的渔人和农民。

当时的洱海,人们开心时一头扎进水里游泳。

洱海边燕式跳水的男子,刹那间在空中飞跃的身材,与远处的天涯线平行。

1991年洱海边,渔民在用鸬鹚捕鱼。

1991年云南景洪的陌头,用三轮车和旧桌子搭出的露天游戏台,熊孩子、男青年纷纷专注地用电视屏幕打游戏,这才是真正的打街机啊!

1991年,云南滇池边的乡村与稻田,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详的农耕生存。

1991年,云南西双版纳,一位傣族的女性在稻田劳作,女孩的装束如今看都云云个性又时髦。

湄公河峡谷上方的吊桥,一位农人放牛途经。

乐山大佛——天下上最大的石像。

高跟鞋女子在乐山大佛前留影。

杭州西湖边,一个银发苍苍的老人,在做舒展活动。站立一字撇,锋利了杭州大爷!





1997年的海南三亚,时髦的女青年在海边拍游客照,还没拍完就被涨潮的海水沉没了脚,盼望不是双新鞋呀。

兰州人过元宵节,小女孩紧闭双眼、跨偏激盆,寓意跨过厄运,来年都是锦鲤好运。

江苏的乡间,雨天的旷野间,孩子们高兴奔驰着放学回家。

冬天的山西,少年在薄薄的冰层上玩耍。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的维多利亚港。

1998年,清早的扬州瘦西湖。

四川雅安,一个平凡的清早,街道上有些繁忙,各人忙着骑车上班,三轮车夫们在陌头寻买卖。

2000年,喀喇昆仑山脚挑水的红衣女孩。

青海杂多县,正在上课的男孩,一口白牙、布满笑意的眼睛,让人一眼难忘。本地的孩子根本上一半时间上学一半时间放牦牛。

2008年炎天,九寨沟熊猫海中,暴露水面的“漂泊花圃”,当时的水也太清亮了。

2009年时的布达拉宫,神圣。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圣山、圣水、草原抽象成平行的色块。

小僧侣们舔着刚落下的雪。

一位来自夏河的藏族女子,穿着丝绸藏袍,戴着珊瑚石项链,成熟、漂亮。

甘肃夏河,时髦的藏族女子在逛街购物,欢迎新年,北风太凛冽,她们便戴上口罩掩护皮肤。

2009年,四川和西藏接壤的雅砻江,雪中的牦牛们,酿成一幅印象派画作。

你可知道牦牛的舌头是灰色的?麦克在藏区游牧民族的帐篷附近拍下这张可爱至极的照片。

2009年,西藏巴城,317国道上(川藏公路北线),朝圣的信徒。

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卖店,一家人刚吃完早饭,老板的女儿梳着羊角辫,只盯着镜头。

在去往新疆喀什的路上,4月中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雪,非常稀有。

雨中的桂林,麦克说一样平常下雨了他都躲起来心疼相机进水,但为了桂林,统统都值得。

日落时的翠屏山,差别条理的绿调,画面里仿佛能传出旋律。

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的黄山。麦克说拍黄山必要天公的共同:要下雨提拔湿度,要风、云、雾营造氛围,末了太阳出现,赋予这统统以色彩和戏剧性。

河南登封少林寺在下雪,6到18岁的僧人在这里学习佛教、练功夫。

武当山悬崖边的僧侣,透过600毫米的长焦镜头,麦克发现原来他是在自拍。

北京景山公园里,大爷大妈们的晨练。

北京郊区,时尚的活动女孩,预备滑雪。

虹桥火车站,高铁出发时。从前从没发现飞驰的调和号,这么飒爽。




中国最美自驾公路“草原天路”,公路蜿蜒着穿过平缓的山丘,山丘被草地、菜地和风车覆盖。这里实在离北京不到3小时车程,邻近2022年冬奥会的举行地。
观看麦克的这些影像,中华大地上,这40年来壮观地貌的变迁,东西南北差别地区人们生存的差别,都令人感慨万千。

当我们与远在纽约工作室的Michael通话采访时,已年过古稀的他,听上去布满精气神。而且,与印象中的“老派”拍照师差别,麦克紧跟潮水,在交际网络平台上发表本身已往40多年来的拍照作品,在Instagram拥有100多万粉丝。
以下是一条对麦克的采访精选。

Q:一条   
A:麦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
Q:您最初为何开始拍照?与您的身份有何关联?
A:我是日本裔。我的祖父母那一代,从日本移民到美国,我固然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总以为本身血液里照旧个亚洲人。于是大学时,我选了“亚洲研究”这个专业,期间花了两年时间边观光边做研究。既然都出去了,天然地想到拍些照片返来,跟朋侪们分享见闻。谁知道这一拍就上瘾了。
1971年,大学的末了一年,我决定去日本寻根。一张单程机票、一纸签证,就出发了。并今后正式开始专业的拍照创作。






Q:这近40年间,您到底来过中国多少次?去过哪些地方?
A:我1982年第一次到中国,统统都是奇怪的。
1985、1986年,再次到北京拍摄《长城》系列。其时住在北京饭店,只有那边招待外宾。
1986年之后,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澜沧江项目,我去了青海南部,沿着长江行走拍摄,从青海、云南不停到越南疆域。
1997时,又去到香港,拍摄了香港回归。
1998年,拍摄了《中国海岸线》项目,从广州、珠海沿着海岸线往北,不停到厦门。

《马可·波罗》和《郑和》是在1999-2001年间拍摄的。从中国出发,一起南下颠末越南、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到达东非。
那之后,断断续续,数不清到底去了多少次。可以说我是拍摄中国最多的一位外国拍照师。我更关注边远地域的中国人的故事和状态,云南、西藏、甘肃、新疆等等。

Q:八九十年代在中国拍摄,难吗?
A:大概由于我的亚裔配景,在80年代,美国国家地理唯独选派了我去亚洲。
80年代在中国偏远地域拍摄时,本地交通非常未便,另有语言停滞,困难固然许多。不外我的亚洲脸,确实让中国人感觉跟我很密切,我更轻易深入本地,抓拍到一些难过的镜头。
拍了频频后,我就更爱亚洲了,其时乃至跟我的编辑说,我只想去吃米饭的国家。

Q:您在交际网络平台上有百万粉丝,作为一个老牌拍照师,怎么对待这个征象?
A:很神奇,最初用交际网络,我只是想试一下。我和我的一群拍照师老友们,实在我们都很有竞争意识,都不想被落下,以是我们都开始实验交际网络。
在交际网络上,通过拍照作品去获取粉丝并不轻易。
我们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运营本身的交际网络账号上,由于我不想只是说我拍了照片、画面很吸睛,我想让观众看到背后的故事。以是每张照片的图解,我都认真地写上拍摄配景和照片里的人的故事。
一样平常照片发出后,立刻就能收到观众留言反馈,这太赞了。

Q:如今的拍摄状态怎样?下一个拍摄项目是什么?
A:如今我根本每年有6个月在外拍摄。拍照是个体力活,对身材素质的要求极高。我平常在美国的家里,都会保持活动:爬楼梯、跑步、举重,固定地去健身房。
近些年,每年至少要来中国3、4次。正在举行的项目和中国国家丛林公园有关。拍摄之外,也举行展览、讲座、工作坊等。


Q:云云巨量的中国照片,您计划拿它们做什么?
A:我是个用照片讲故事的人。最大的愿望,是想让这些照片被更多中国人看到。
由于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说,看这些照片就是满意下好奇心;但对中国人来说,这些快速变革、乃至消散了的情形,是他们最贵重的影象。他们曾实着实在地生存在此中,这是他们的汗青,只有他们才会最珍视我拍的这些照片。




Jord是个93年的英国小哥,却把重庆认作本身的第二故乡。
2018年的一个清早,Jord颠末48小时的车程加徒步,终于到达贵州梵净山的深处,悄悄等着云雾散去。
“其时,梵净山顶从翻滚的云层中出现了60秒,当云雾散开,出现一条窄窄的门路山路,蜿蜒通向山顶,太震撼了!我赶紧拍下这秘密瑶池。”
Jord飞起无人机,在差别角度拍下三张照片,很快梵净山顶便又隐退到云雾中去。

2015年大学结业后,Jord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重庆的一所学校做英语老师。工作之余,偶然外出观光,没想到,今后爱上拍照,一发不可摒挡。
已往三年半里,他走遍中国大江南北,拍下这些天然地貌和都会景观,中外网友都赞叹不已。这些照片不但在中国人的朋侪圈刷屏,在Instagram上也有近50万粉丝,天天等着他更新。

浙江缙云仙都,云雾中、山川间、小桥上,两个农人牵着牛、挑着扁担途经,稀有的中国传统农耕生存的安详情形。

这是广西桂林的科斯专程貌。山峰层峦交叠,如梦如幻。

广西阳朔的兴平古镇,湖边渔夫捕鱼的刹时,是他照片中的经典刹时之一。

这是云南罗平的秋日。

这是云南元阳的梯田,在暮色中,美得内敛。

福建的传统土楼,Jord赞叹于土楼在从前竟能住下100户人家。

这是东北盘锦的赤色滩涂。

秋日,黄山脚下的公路。Jord徒步爬上黄山,下山时从缆车看这一幕,被这秋景美呆。

四川甘孜的白玉县境内,亚青寺。Jord开了两天的车、颠末了4个查抄站,才抵达,看到了这奥妙纯净的情形。

重庆洪崖洞,古香古色的吊脚楼。14世纪时,这里曾是古重庆的城门。

这也是重庆,一座玄门寺庙,坐落在这个拥有3000万生齿都会的市中央。

这照旧重庆,当代楼宇丛林,有另类的金属感之美。

这是瞻仰的澳门。

台北市中央,古刹顶上,是一架即将抵达松山机场降落的飞机。

这是清早俯瞰香港。

这是夜幕到临后,香港的辉煌一样平常,街坊街铺霓虹灯亮起。





在Jord的镜头下,一个当代中国和传统中国完善融合。就连生存在这片地皮上的我们,都面前一亮、不禁感叹:原来中国大地云云之美。
Jord如今已经回到英国生存,但依然保持固定的频次,回到中国观光、拍摄。在一条与Jord的采访中,他表现已经如饥似渴,比及秋日就返来。
以下是一条对Jord的采访精选。

Q:一条   
A:Jord Hammond
Q:最早为什么来中国?怎么开始举行拍照创作的?
A:2015年我在重庆工作时,会使用周末和沐日到周边观光,我便顺手拍摄一些沿途风光,发到网上。早先只是想方便和亲朋挚友分享,没想到这些照片在Instagram上敏捷聚集了一批粉丝。
我开始对拍照萌发爱好,认真对待,添置了专业相机,正式开始拍。我大学学的是市场和广告,以是拍照完满是自学。
那一年的外教工作竣事后,2016年我和女友决定观光拍摄,正式将拍照作为本身的主业。

Q:观光拍照现实体验怎样?你一样平常的拍摄行程是什么样?
A:观光拍照听着很爽, 现实上,我险些一年365天无休,偶然一天工作长达16小时。观光时,住自制的旅店,把耗费保持最低。
一样平常我一天的拍摄行程是如许的:
日出之前的1-2小时起床出门踩点,包管太阳出来的那一霎找到了最佳拍摄点。拍完后回到旅店,吃早餐、洗漱,开始干活,在电脑前处置惩罚工作,有时间也接贸易拍摄。然后日落前,我会再出门,去探寻、踩点下一个拍摄场景。

清早阳光透过雾气落在徽派修建上我在中国见到了太多人生最美的画面。但发现美的眼光,跟身材力行的探索是分不开的。每一次拍摄,我都会细致研究拍摄所在、拍摄角度、气候环境等等。真的喜好,才有能量和热情投入此中。

Q:最保举的5个中国观光拍摄地?
A:云南元阳梯田、乐山大佛、丽水仙都、广西兴坪、拉卜楞寺。

Q:将来的拍摄筹划?
A:我到如今已经去过45个国家,最喜好的毫无疑问照旧中国。之前已经抵达20多个省,2019年剩下的目的是,拍遍中国的每一个省份。而将来几年的目的是:出一本关于中国的拍照书。
通过拍照,我对待中国有了更深入而多样的视角。西方媒体刻画的中国给人印象就是大都会和雾霾,但中国另有那么多鲜为人知的漂亮角落和风土情面,我以为不管是外国人、照旧中国年轻人,都该去看看。
部门图片泉源于拍照师官网和官方Instagra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圆圆滚滚圆圆 发表于 1970-1-1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圆滚滚圆圆
1970-1-1 09:00:00 看全部
我在外网上看到一个话题:欧洲畏惧或讨厌中国吗?
分享几个欧洲人的答复,具有肯定代表性!




海基·基维尼蒂
(Heikki Kiviniitty)
我想说,我们在中国的题目上相称中立。这么说吧,当当代界正处于一种疯狂的状态,中国作为一个理性、岑寂的国家,这是值得赞赏的。固然,对欧洲来说中国不是仇人,乃至不是潜伏的仇人,由于中国没有对欧洲接纳敌对举措的汗青。中国是一个经济竞争对手,也是一个紧张的市场。

在美国,许多政客和美国大众把中国视作眼中钉,对此许多欧洲人很难明白。中国经济的乐成导致许多欧洲人赋闲,但欧洲人并没有因此求全谴责中国人。欧洲企业将制造业转移到了中国,假如要怪谁,那就是欧洲企业主。假如美中之间发作战役,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置身事外。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我们不相识中国的汗青。正确的说,我们对此知之甚少。我们知道很多古老的发明都来自中国,但详细有哪些我们并不清晰。

为什么我们对中国的相识这么少?由于离得着实是太远了!而欧洲自己就有许多国家,且汗青久长,光是把这些弄清晰都要耗费不少时间。别的,无论是已往照旧如今,我们与欧洲周边的国家和地域接洽都更加精密一些,固然,美国对此做了许多相干的报道,全部这些让我们对中国的相识时机变得更少了。

在欧洲有一些对中国的共识:
中餐很好吃。
中国的传统艺术很棒——固然我们对它相识不多,但我们喜好它的样子。
中国有熊猫。
另有功夫。
中国有许多玉人——她们很有异国情调!不外,请不要做整形手术。
中国门生渴望在学校取得好结果。
中国在已往几十年里取得的进步——很多欧洲人对此表现佩服。
中文写作很难,但很有吸引力。
中国有万里长城,谁不想去观光万里长城呢?

我在欧洲和中国打仗过许多中国人。我个人喜好中国人的一点是,中国人从来不说“我们国家比你们国家好”、“我们国家比你们国家大”或“我们国家的文明比你们古老”之类的话。中国人的真实想法是另一回事,但这种规矩已经很好了。而且,我能想到许多国家,他们的人民偶然在谈到国家事件上体现得非常傲慢。但中国人很乐意把和本身国家和文化相干的趣事分享给外国人,也能坦白地认可他们的题目。我以为这是他们对本身的文化和国家感到自满,而不是由于傲慢。

中国的产物和品牌口碑不停不太好,但我以为这些都在渐渐进步,由于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听到有关中国产物的投诉了。现实上,我听说华为生产的手机非常好。我想华为很快就会成为中国最受接待的品牌。这也意味着,只要产物好,是不是中文名根本不紧张。

我们时不时地会听到有人说“我们应该学习中文——它是一门紧张的语言,一种将在将来被广泛利用的语言”。但是,学习中文的人仍旧不多。我想大概是由于,首先中文非常难学;其次是中国离我们太远,我们利用中文的时机大概不会许多,以是为了学习中文而泯灭大量时间好像并不值得。

我想,对于这一点中国人大概很难明白。我指的不但仅是语言,另有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文化差别。话虽云云,反移民的欧洲人并不特殊反华,由于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并不是一个有题目的群体。欧洲人大概对中国游客缺乏爱好,但他们对欧洲游客也是云云。在欧洲有一些反移民/反外国人/种族主义的暴力运动,但据我所知,中国人和其他看起来像东亚人的人是相对安全的。

至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题目:日本和日本人在欧洲很受接待,日本大概是这里最受接待的非西方国家。只管云云,就第二次天下大战的究竟而言,我们更倾向于怜悯中国人,以为日本应该作出得当的致歉。现实上,一样平常的欧洲人,尤其是那些相识汗青和国际政治的人,不停不明确为什么日本其时没有向中国致歉。从欧洲的角度来看,致歉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变,也是一件明智的事变,由于与中国创建精良的关系将有利于日本。以是,他们很难明白日本的做法。

某些欧洲国家在殖民地时期控制了中国的一些沿海都会,但我以为许多年轻人并不清晰这些。乃至是曾经英国对香港的统治也在渐渐被人们忘记。我以为,中国在已往之全部对西方天下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正是由于欧洲人只征服了它的一小部门——很显然,欧洲人曾经对任何可以或许反抗殖民统治的国家和民族,大概至少是那些能与之抗衡的国家和民族非常着迷。


Faey Stern 希腊人,
对语言学、外语、政治感爱好
我不是专家,我只是说说我的一些感受。
我以为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迢遥的地方。那边的统统都和欧洲很不一样,这让他们很难明白。
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汗青久长(只管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当有人向他们报告中国汗青时,他们会感到敬畏。他们知道中国的语言和欧洲的语言有很大差别(我指的是平凡话),而且很难写。

对于中国,人们知道它是一个GC主义国家,中国人工作积极薪酬却很低。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只崇敬款项。人们还以为中国的氛围污染非常严峻——在某些地方确实云云,但在中国的绝大部门地域环境都已得到很好的改善。

除此之外,他们还以为中国是一片特别、雄伟而漂亮的地皮,去那边观光将是一生中难过的履历。中国有神奇的天然风光,秘密庄重的佛教寺庙,以及漂亮的当代化都市——中国所拥有的统统都是云云漂亮。

关于中国人,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工作非常积极,而且服务服从很高,他们知礼、心善,是一群可爱的人。

我见到的中国人不多,也没有中国朋侪,这只是我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一种认知。盼望我的答复对你有资助。


Hendrik Vanger
曾就读于蓬佩法布拉大学
我想说,一样平常的欧洲人对中国都持中立态度。这大概是由于中国位于天下的另一端与欧洲相距甚远,而且纵观汗青,我们与中国和远东的互动并不多。

欧洲人对中国人有一种典范的刻板印象,中国人就像工作呆板,他们在世是为了工作,而不是为了生存,在中国有许多企业模拟欧洲品牌,中国是天下工厂,许多欧洲公司都在这里生产他们的产物,中国人不太关心政治,只关注教诲和工作等。

固然,受过教诲的人会更全面更客观地对待中国,但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印象就是云云。我没有任何中国熟人,我只在餐馆和市肆与他们有简朴交换。在我看来,中国人很严厉、很守旧,性格也偏内向,但他们很有规矩。


David Barry
在东亚生存了许多年,如今在欧洲生存
我来自欧洲。多年来,欧洲人不停很恭敬中国人及其古老文明。假如你以伏尔泰和拿破仑对中国的评价为例来研究,这只是一个开始。
很多欧洲人不停在和中国人做买卖,很多欧洲人如今也在中国工作和生存。  中国企业与欧洲有许多买卖往来,如今中国也在欧洲大肆投资,我们接待中国人民和中国企业来欧洲。


总结:这些是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答复,大概有人以为不精确,但是这是真实的答复呀!
只管云云,欧洲人对中国人的见解,比美国人少了一些过火!


--------------
在深圳网上不少文章被封了,更多翻译老外怎样看中国。
请关注公众号:举世观察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73030 | 回复:4

深圳网,广东深圳市深圳人每天必上的网上家园,有市政府官方信息办及全体深圳人民共同打造的最新、最权威的资讯生活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
深圳网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159 5848-318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苑路2号 邮箱:243943537@qq.com ICP备案号: ( 粤ICP备14026352号 )
Copyright © 2008-2020深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深圳网络技术支持中心 X3.4 版权所有:深圳市世纪商桥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