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在你看来,我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误区是什么?为什么?

[复制链接]
westwoodsun 发表于 2020-11-12 17: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estwoodsun
2020-11-12 17:00:46 3639 2 看全部
不久前,读到一名自杀高中生的遗书。


信中这样写道:


小的时候,我有一次因为一直吵着说要喝他(父亲)带回来的花生牛奶,他当时心情不好,一巴掌把我鼻血都打出来了。还有,他把我带到广东去玩的时候,动不动就打,罚站。之后我一直害怕他,甚至听到他打电话回来我就往楼下跑,我爷爷奶奶把我抱过去接电话我就哭。

在福州这边也是有点什么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一耳光扇过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耳光打过来,他自己小时候生活不好非要对我要求严格。当然也可以说是什么对我的爱啊,但抱歉我情商低,感觉不到,虽然我懂这个道理,但心里非常不认同。

而且有的时候他的教育方式太过可笑……说白了,套路太老,套路不深,我并不吃这一套。他们让我有情感这方面的感觉的时候,我感觉到的不是爱。他们只看成绩。

后来到了高中,我曾想过可能会有改变,但我情商低,太天真。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电话的时候跟我妈说了,我妈说,才73名。我在电话另一边都快气哭了,学校竞争多激烈,其他同学考到前600家长都有奖励,而我呢?

反正我觉得我自己很不好,除了成绩。后来我越来越反感我爸,心情几乎没好过,我就故意不学习,考差点(不是我吹,不写作文,数学睡到广播里说离考试时间还有半小时才开始写,我还是考了全校335名)。我希望我爸能问问我之类的,稍微改改,然后打电话第一句:你是不是不想读了?我给你转到其他学校去,不要浪费老子的钱……

我只要待在家里或者和他(父亲)说话,我的心里就高兴不起来。再然后,我发现我活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的心已经变得我自己都感到厌恶了,明明充满了负面情绪, 却……我觉得我自己已经毁了,我的情商太低,情感这方面严重有问题,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分离时不会有不舍,就连喜欢一个人现在想想也只是因为心里很空洞,想放一个人在心里,而已。


我的情感不全,就像小时候不觉得风景好看那种说不清茫然的感觉。然后呢,我对未来感到更加茫然,更加害怕,不觉得活着有什么意思,虽然我知道助人为乐会让人感到快乐,谈恋爱会让人感到幸福,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事会有成就感,但我并没有感到对我多么地有吸引力。


其中,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常见的几个家庭教育误区:
1.孩子不打不成材
2.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
3.认为与孩子沟通没有必要





其实,孩子的不快乐,往往源于父母的不理解。


这封遗书的字里行间,你看不到伤感,只有无处消解的困惑。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凋谢,他感到“活着是没有意义的”,他感受不到爱,不知道为什么去爱,于是也无法爱惜自己。如果一个人还能感觉到痛苦和愤怒,说明他的生命仍旧鲜活,但他说,他什么都感觉不到了。活着对他而言不是幸福,是一种负担。
孩子的世界并非成年人臆想的那样不知人间忧欢,他们甚至比成年人更加通透敏锐,却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备受煎熬。由于长期的轻视和否定,父母已经不再是那个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而是他痛苦的根源。孩子将父母视作自己的神,对他们深信不疑,竭尽全力只为了获得一句无关痛痒的称赞。
当某一天,冷遇和伤害让他逐渐开始怀疑父母,怀疑生活是个谎言。他心中的偶像倒塌了,他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终于在荒原上迷失道路。





他们明明深爱对方,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他一直在叙述父亲的暴力和母亲的冷漠,但却无法掩饰内心深处那些因为不被爱而产生的失落。他不是对父母失望,也不是对这个世界失望,他对自己感到失望。他反复追问,得不到父母的爱,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爱我,还是我不值得他们爱?
父母总是对他不满,认为努力是理所当然的,退步就是偷懒,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条件,情感交流被拳脚替代。但最可悲的是,他的父亲在得知噩耗以后,并非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无动于衷,而是泣不成声直至精神崩溃。原来,他们也是爱着他的。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是非常需要表达情感的,这是相互理解的基础。





孩子不打不成材?不,盲目打击教育只会摧毁孩子的自信。


父母们自以为是“为你好”,却没有问过孩子,究竟接不接受这种方式的爱?
社会生活给父母们带来了生存的压力和焦虑,而父母们又将这种焦虑变相施加给孩子。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采用缓和的方式,而是简单粗暴的毁灭打击。
打击教育永远无法教育出健康优秀的孩子,只能将更多的孩子推入深渊,让他们成为情感缺失的牺牲品。



社会家庭需要尊重和沟通。


不要指责这个迷路的孩子软弱无能,不堪一击,因为没有人告诉他,究竟应该做“正确”但会让自己痛苦的事,还是做让自己快乐但不被理解的事。逃避现实或许是他能想到的唯一答案。
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他感到别无选择。但如果有机会,我想他会选择成为理想中父母的样子,用尊重和理解对待自己的孩子。
正如圣经故事所说,上帝为了阻止人类建造通天的巴别塔,让他们相互之间无法沟通,继而产生猜忌和误解,最终分崩离析。
一个家庭尚且如此,一个缺乏理解尊重和沟通的社会同样如此。




————心田花开学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馬甲之伤 发表于 2020-11-12 17: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馬甲之伤
2020-11-12 17:00:49 看全部
个人认为,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度重视横向比较,而轻视甚至忽视纵向比较
所谓横向比较就是与邻居家的孩子,班级里其它的孩子,有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且不能接受落后
而纵向比较就是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孩子的过去作比较,看到优点和不足,督促孩子的成长
事实上,家长最应该看到孩子自身的成长,而不是看到别的孩子怎么样就盲从,要知道哪怕自己的孩子相比较其他人不那么优秀,只要孩子在成长和进步,不停的进步,追赶和超越只是时间的问题
教育是一件长线的事情,不过很多家长并没有耐心,希望自己的孩子马上就能怎么怎么样,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可说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_喜欢不是罪 发表于 2020-11-12 17: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_喜欢不是罪
2020-11-12 17:00:52 看全部
我国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是只关注成绩,不关注成长,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一、只关注成绩,不关注成长。
我们往往把成绩盯得太紧,考试了,不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与谁谁谁相比多了几分。暑假里,孩子们的补习班让人喘不过气来,一天在几个班之间穿梭,其目的都是成绩,语数外补习班要的是分数,钢琴、古筝、舞蹈班要的是等级,书法、体育要的是获奖。其实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关注了孩子的成长,关注了习惯、礼仪、心理、健康等因素,成绩其实是枝头的果实,自然也不会差,况且,走向社会,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也就是书本以外的东西。
二、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家长疏于对过程的关注,甚至有些家长只图省事,孩子闹人了给个ipad,给个电视,只要不闹人就行。从小就全托,只管像军队一样供给,只有等考试成绩出来了,才慌了神,又是打又是骂,有些等到上初三高三了,才说孩子哪一门成绩太差,怎么办,开始病急乱投医。
原因:究其原因,一是功利思想太严重,急于求成,二是思想认知不到位,没有把家庭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不知道当家长也要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3639 | 回复:2

深圳网,广东深圳市深圳人每天必上的网上家园,有市政府官方信息办及全体深圳人民共同打造的最新、最权威的资讯生活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
深圳网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159 5848-318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苑路2号 邮箱:243943537@qq.com ICP备案号: ( 粤ICP备14026352号 )
Copyright © 2008-2020深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深圳网络技术支持中心 X3.4 版权所有:深圳市世纪商桥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