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确定知道的人多不多,随手写几个。
(前面朋友提到的刘叉我也喜欢。「野夫怒见不平处」那个,唐诗中偶尔一眼翻到,登时震撼。对照他之于今人的寂寂无名,震撼又多一层。)
之前说过李贺的「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写的是旧箭头。初次读到时,真正惊艳,有不知所措之感。
人说郊寒岛瘦,孟郊虽苦冷,但也有柔艳之句如《婵娟篇》——虽然底层仍是悲戚的。
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
月婵娟,真可怜。夜半姮娥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汉宫承宠不多时,飞燕婕妤相妒嫉。
卢仝的《有所思》,也是美人姣花的艳。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另一首作品——《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据说这写的是抹茶……我不懂,不敢乱讲。但句子当真是好句。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他还有《月蚀诗》,有《楼上女儿曲》,我觉得并不逊色李贺与李白的。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红……
清人黄景仁的《绮怀》十六首,都艳。知道的人却并不多。他本人的一生也颇有值得说道的地方:又狂,又穷,又早逝——大约完美满足后人对一个天才的所有幻想。
《绮怀》里最驰名的大约是第十五首,剩下的就更不为人知。但都有妙处。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谢庄有一篇《月赋》,我也觉得美。通篇有月光飘忽之感,最喜欢的是这四句: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辛弃疾有一句: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 读到也惊艳。总觉得「豪放派」三字困住了后人对他的印象。我赞同扬之水的说法——他与苏轼未必是豪迈,只是性情。
说到苏轼……好句当然也多。但并不艳。旷达二字于他最恰如其分,读来是豁然开朗,是眼前一亮,但不是艳。
流年未肯付东流,白云乡里有温柔。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什么「醉笑陪君三万场」「此心安处是吾乡」便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林逋的《长相思》,朱敦儒的《柳枝词》,都不艳。但以极轻的笔,写极重的情,读来清新,也容易叫人过目不忘。我觉得是偶然一丝秋风,叫敏感的人忽有了凉意。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长相思·吴山青》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柳枝·江南岸》
民国吕碧城有一句:
打孤舷,雪花如掌,漫空飞卷婆娑。 我喜欢它甚于「燕山雪花大如席」「千树万树梨花开」之类,觉得更有流动的画面感。
随便写写,有兴趣再来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