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年02月20日
地点:福田 CBD 写字楼中高楼层
工作:律师
业务:资本市场
状态:下班了但是继续在办公室回答知乎,因为不想一下班就走地铁人太多了
前天和昨天,两天时间都在香港跟着团队与客户一起谈方案做presentation,蜷缩在中环附近的高层写字楼盯着白板做翻译、对着笔记本码字。
一大早买了早餐就打车去深圳湾口岸,早餐都是在taxi上吃的,到了口岸坐上客户的保姆车,直奔香港的办公室,秘书又带来了各种丰盛的早餐,象征性地吃了点,如果是还没吃早餐的我,肯定会很喜欢这些精致的香港小店做出来的小吃,老板们一边吃一边客套的说着各种global situation、Sino-US war of trade……,但我已经吃过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几乎已经毫无食欲了,就坐在旁边看着他们装逼。
等人齐了马上聚齐在办公室,各方都打开笔记本,打开自己常用的notetaking app(我喜欢用幕布,HK和外方好像都喜欢用evernote),按照既定的先客后主的次序轮流讲解自己的方案,大家都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手指在键盘上敲。
每个presentor的ppt或者pdf的风格都特别不一样,老板就特别喜欢用『矩形+箭头』图形,尤其是流程图和思维导图,HK和外方喜欢用数字,以及由数字生成的各种线形图、柱形图……
到老板讲到有外方不懂得地方,我还得机灵的读懂他的表情立刻翻译给他听,用的最多的句式就是——『as far as we are concerned,the key result of our project plan is……』
中午,又是各种打包的饭盒,一边吃饭一边会假装一下客套,讲讲那个菜很好吃,那个菜是什么来源,交流一下『茄子』的英文是『eggplant』常用还是『aubergine』常用……
吃完马上重聚办公室继续,重复上午的操作。
晚上终于告一段落,HK方定了香港赛马会二楼的宴会厅,一大桌子人按照自己认为的尊卑次序坐好,我自然是坐在老板旁边,继续上午和中午吃饭的那种气氛,各种假装客套的聊聊聊,接下来就是各种没吃过的菜,我不是没见过世面,但是很多真的没吃过,比如铁板石头叉烧,是燃着火上来的,火焰不过30秒熄灭,大家开吃,居然还很好吃,比如鸡蛋羹泡着的全鱼,鸡蛋羹已经很干了,鱼好像也是炸过的,这俩杂糅在一块,也没有很难吃。
宴毕,往外走的时候,HK方的boss认出了在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隔壁桌设宴的是香港名流郑志刚,也就是郑裕彤的孙子,各个西装笔挺,好像是什么感谢宴吧。
接着保姆车带着去五星级酒店,登记,check-in,上楼,入住,洗澡,躺在窗边的沙发上继续看材料,准备明天的会。
那个时候心里突然就很难过,点开spotify(香港用不了网易云音乐),放Ellie Goulding 的Love me like you do,越听越难过,因为每次来香港公干,吃喝住行都尽显高端,但是跟自己在深圳的独居生活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深圳,自己是跟另外两个在平安和金融机构的男生合租,不到十平米的房间,被自己收拾的很干净,每天也很享受在这个空间内的个人时光,可是依然无法避免的经常产生的自我否定,小初高本硕一个一个的读下来,然后毕业工作租房出差攒钱,年近30,真的可以说是一事无成,存款好像永远攒不够自己出国读书。
在深圳每天早上是自己牛奶泡水果麦片,还有水果鸡蛋,因为既省时间又省钱,可以吃完看看书再出发坐地铁上班,中午在办公室吃团队的订餐,不好吃但也不难吃,胜在营养均衡有肉有菜有水果有糖水,可是吃久了真的会腻啊,但是你吃的时候是这么想,等第二天中午饿了的时候你就忘记了,晚上如果不需要一定在办公室,就飞奔坐地铁回家煮五谷杂粮粥,配上在小区门口买的四川凉菜可以吃的很开心,然后从冰箱找出水果和酸奶,继续加班。
按理说,自己应该早已习惯了在深圳这样的早中晚饮食和节奏,可是问题就出在,大概一个月两三次的出差频率会将你与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割裂开来,把你拉到另一个时空,应付最犀利的客户,干最累的活儿,然后坐商务车、保姆车,去住高级酒店,去吃高级餐厅,干活儿累其实是习惯的,但是与日常生活水平完全风牛马不相及的出差衣食住行水平真的会让人对自己心生怜惜,假如老板或者客户愿意将这些水平的消费折现给你,然后让你自己挑选交通工具、住宿水平、饮食水平,那可能是你工资的好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可是并不能,你只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自己一个人出门的时候不敢触及的消费,然后告诉自己——现在这么拼命不就是为了以后自己也可以负担这些吗?
深圳离香港很近,口岸坐地铁两个小时可以到中环,口岸开车一个半小时可以到中环,很多人说深圳和香港很像,一样是外来人(包括香港人和外国人)很多有的时候得讲English的城市,一样是节奏巨快晚上11点地铁依然人头攒动的城市,一样是贴着高大上标签的打工人士理想实现或者破灭的城市。
但是香港和深圳又那么不像,一个是全世界各地小吃都可以做的很正宗很好吃的地方,一个是哪哪儿的菜都做的很一般的地方,一个是文化集聚文化冲击强烈的地方,一个是真的是没有什么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深圳与在北京上海工作的体验,假如是衣食住行+上班下班,其实没有那么多不同,但是作为在北京和上海都经常去而且会呆上一段时间的我来看,北京最令人向往,因为有历史,上海最让人舒服,因为舒服啊,但是,深圳最适合打工,因为只要努力无论打什么工都可以挣到与自己能力匹配的钱。
为什么全世界的城市排名深圳这么低,成也『来了就是深圳人』,败也『来了就是深圳人』,如果一个城市任何人来了都可以变成主人,那说明这座城市本来就没有主人,没有主人的房子剩下的就只有路牌和门牌号,就像深圳就只能叫深圳,而不能叫City of something,放眼全球,深圳的存在感真的太低了……但是我这么说完全没有任何恶意,有深圳户口的都可以叫自己深圳人,但是这座城市是不是真的属于你,每个人都自己心里有数。
在深圳工作,没有什么不同,本质上跟在所有在其他城市的打工人士都一样要为了生活拼了老命,当然,大部分平庸之辈一辈子都逃不开的就是小公司、低工资、干到死。
深圳是一个适合所有类型的人生存的地方,智商高与低和收入高与低的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似北京和上海在入口就已经摆满了某些障碍,说到底,深圳是属于打工的人的城市,甚至可以说,现在收入最高的那批人曾经在深圳也是打工的,所以,没有太多与香港北京上海那样的强势本地族群,但也失去了成为顶尖国际大都市的机会,因为所有人的根都不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