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割线-----------------------
已经更新了以下内容:
- 关于深圳和香港
- 关于深圳的内卷程度
- 关于深圳如今的教育水平
待更新:
-----------------分割线-----------------------
原答案
你体会过自己发展速度被城市发展速度甩开的感觉吗?
初中时跟同学每个周末出去玩,全南山转遍了最后还是发现只有海岸城-南山书城片区有点乐子。保守估计初中三年我去过一百次以上海岸城。。。。
后来高中稍微认真一些,周末不怎么出去玩了,最后高考省排名跟中考市排名差不多。高考考完,老爹开着车带我去大冲万象天地吃饭。十年前大冲还是个城乡结合部,现在,均价13w每平。
当时读完《小时代》,我和我那几个朋友抱怨南山区没有任何奢侈品店(我不知道现在的海岸城有没有,原来确实没有)………现在………在深圳湾万象城或者万象天地的服装店买任何东西可能都要花掉我一个月生活费。
我看着深圳中学18届的ipho金牌,看着申请牛津、高二建模水平就超过我的直系学弟,邻居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全家移民的叔叔,看着离我初中不远处的初中毕业的蔡徐坤,我深刻的意识到我和我的家庭已经跟不上这座城市发展的速度了。。。。。
正如罗湖被福田超越,福田被南山超越,香港被深圳超越一般,每天这座城市都在生长,离开深圳几年的人回深基本都会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区域感到陌生,楼每天都在建,新鲜事每天总在发生,再过几年比肩陆家嘴、香港维港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天际线成型时,又会有多少人跟我发出同样的感慨呢。
深圳就像海浪。曾经的“深圳速度“,是第一波,也是现在深圳的根基。王石、任正非这些人都是那时来深建设兵团出身。
可是一波之后还有一波,甚至无数波,一波比一波大,除非你总是赶上,否则迟早会感到被甩开。08年前,那一波是外贸,14~16,是房地产。赶上了任何一波,都足够你在深圳安居,过上幸福的世界一线中产生活。但是觉得自己稳了的人,还是太短视,赚钱的行业是会变的,先进的产业会被更先进的产业取代,只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深圳永远不缺富人,只是不是你我。
你体会过打拼一生,四十岁时发现,毕业五年的年轻人的积蓄已经快赶上你甚至超过你的感觉吗?曾经我的父母也是天之骄子,但是原来先进的产业现在已经产能过剩,东西卖不出去,工厂被查环保,传统制造业行情一年比一年差,被产业结构顶端的互联网和金融打的体无完肤。我们小时候,深圳有钱人的标准印象是深圳郊区、惠州或者东莞开厂的老板,现在已经变成科技公司早期员工和创业者。
五年前,财产被年轻人超过这种事是经常发生的,现在有了房子的壁垒,少一些。但这又牵扯到,如果你12年前就来了深圳,但大涨之前没买房或者买少了买便宜了,你现在什么感觉?………你们可以试想一下。
如果你过上了优越的世界一线城市中产生活,恭喜你,可你孩子那一代又会是怎样还充满未知,说北上广深一个亿才能财务自由这并不夸张。
过去五年深圳发生的事情,2012年的人想都不敢这样想。现在深二代进入社会,深二代到深三代这几十年,深圳又会发生多少事谁都预料不到。
所以每次看到一些人提深圳本地人拆迁一栋楼,十套房子收租之类的事,我辩解都懒得辩解。不是这种事不存在,而是,跟你生活没那么直接相关。
但前几年跟你家关系很好、经济水平差不多的叔叔阿姨,这几年间直接财富自由了,才会带给你真真切切的撕裂感。
从我家周围几公里划一个圈,那就是千亿的体量,那些钱都流向哪了?南山区一个区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比大部分省都多,人均gdp快6万美元,这么夸张的数据,背后是一大堆新晋千万富翁。走在科技园的街上,随便一个不起眼的人,手里都可能有大把大把资金。富人真的太多了,对自己水平有数后谁会洋洋得意自满呢?就这样每年还8%的速度增长。已经被不知道甩到哪去了。
曾经来了,就是深圳人,还是句真理。这是属于我父母那辈人的辉煌,他们从农村、县城出身,亲自建设了最年轻世界一线城市。
可是2018年,深圳连版图都能发生变化。南山区的蔚来海岸小区,同学说他小时候在那边还能看到海龟,现在疯狂填海后全是高楼大厦,原来是一片海,现在是cbd,一切都不一样了。
成了深圳人,已经是幸运儿了,还是被深圳发展速度远远甩在后面,何况还不算深圳人?
原来代表深圳的人物是来深创业的小老板,竹子林的建设兵团,富士康工人,来深打拼的年轻人,现在?
曹y 杨th 邓y 薛zy这些学术新星,马pony、王石、任正非、汪涛这些商界大佬,或者是蔡xk、赵jm、程x这些演艺明星,鹅厂、菊厂、dji年薪百万股票分红一堆的高级工程师,南科大港中深深大学术经商两开花的教授,创业成功有自己公司的商人,深交所平安招行劵商的精英们………………他们才能代表今天的深圳。
80年代的深圳是个渔村,2008的深圳已经国内顶尖的大城市,你看对比图30年从平地到都市很神奇,但实际上2008到2018这十年深圳发展的更加快。2018年的深圳是个年轻的金字塔,并且顶端高耸入云。
—————————
结束语:
知乎说房子好买的就两类人:第一,没体验过生活的学生/巨婴,第二,等着未来丈夫出钱的女生。
惊人房价是深圳新秩序的最典型代表。深圳再也不是90年代,0几年时那个包容一切人、几乎没有任何门槛的特区了。(补充:其实那时也不是没有门槛,那时的特区户口挺难办的)新口号“深爱人才”取代了“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大家可以自己琢磨。
原来深圳的核心特点是“包容”,门槛为0,邀请一切人了一起建设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现在世界一线城市已经建设完毕了,深圳依旧包容,邀请一切人才。
有一点是没变的,那就是深圳还是一线城市中最“充满可能性”的一个。赚几年钱走人、留下来成了新一代深圳人,都没有功过之分,祝你好运。
——————更新————————————
关于深二代的教育焦虑。
华为出走东莞引起的思考。
待填坑
---------------更新------------------------------
关于深圳与香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描述香港实在太贴切。03年左右,香港体量还是深圳的四倍,比广东省地位都高。再往前一点,被英国人占领前,香港也曾是宝安县下属的一个小渔村。后来经历了大逃港,成为了“小上海”,后来成为了亚洲四小龙,远超上海,空前繁华。再到现在,陷入发展瓶颈,越来越接近于“大湾区的一员”这个角色。
上小学初中时,班上的同学“哈港”是一种普遍现象,从小看tvb长大,当时还没有每周最多去港一次的限制,家长太太们夸张到“买个菜都要去香港买”,移民香港是成年人的月经话题之一。这是曾经的深圳人对香港的态度。
到现在:香港跨地夫妇港男大陆女:港女大陆男的比例从9:1降到3:1;在香港几大高校,对大陆留学生的印象成了“有钱”;曾经的”二奶村“也消失了深圳家长们现在对香港的看法是比较适合读书,工作呢?还是去美国吧/回深吧。;这是逆袭后的现状。
深圳作为特区很多在大陆独特的东西都是向香港学来的,然而现在一定意义上香港成了一个负面教训。如果深圳终有一天成为了一个产业空心化很严重,只靠房地产和金融支撑的城市,那是深圳的悲哀。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深圳人比内地多一分自信,比香港人多一分大方”,深以为然。我想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深圳的城市精神。
—————————更新—————————
关于深圳与内卷
先提以下几个事实:
1.华为工程师在绝大部份毕业于华五以下的大学/华为工程师平均收入是70万/年。
2.孔雀计划c类人才中世界顶尖院校phd很少。大部分申请者都是刚刚过门槛。
3.深圳长期缺乏好学校。
4.深圳it公司主力主要来自武汉、广州、西安、长沙的几所985、211。(腾讯员工最多的四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的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有大量来自中南财经政法、西政、广外的员工。
5.北京部委、国企总部每年招的几乎都是清北人学生。
我想说什么呢?
深圳的双核,科技和金融都创造了大量的高薪岗位。而深圳与北京上海最不同的一点是,北京每年都有清北人大北航北邮北师大中财南开天大哈工大毕业的大量应届学生,上海同理,复交华师同济上财还有南京、浙江的学校毕业生,更别提留学生回国大部分考虑的也是这两个城市。
而深圳在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培养的高级人才几乎没有,同时在2010年前,顶尖院校毕业生一般不考虑深圳。这就导致高薪岗位上深圳的竞争比北京上海香港要弱一个档次。深职院一个职校很多同学毕业都能进大公司当工程师,几年前还是二本的深大号称深圳每个大公司都有深大人的身影。现在深圳大公司中层甚至高管二本出身太正常不过了。
隐藏在学校背后的另一个事实是,早期(2010年以前)来深的人很大一部分家境没有那么富裕(否则就在他们省会、北上、国外定居了),这也从侧面降低了深圳的竞争的压力。(现在当然不一定了)
所以很多现在深圳的中流砥柱都没有那么“光鲜”的出身,但这不妨碍他们现在非常成功。来深十五年既以上的,基本都完成了阶级跃迁。如果内卷可以量化,我相信深圳内卷的程度比北京上海是低一些的。
—————————分割—————————
科普一下深圳的教育水平:
结论是:深圳基础教育大体与内地省会、广州水平相当,比北京上海差,但教育资源竞争比北京上海小。高等教育资源远远不匹配深圳的经济地位,但进步很快。
- 一本率21%比广州19%高,非常接近上海25%。跟内地省会一个水平。然而内地省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全省的尖子生。同时深圳也没有上海的政策照顾。
2.顶尖水平。清北数量同样比广州多。顶尖学校无论是竞赛、出国实力都很强。竞赛参考深中去年成绩。出国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在《2018胡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排第六。前一百8所。
2018年深圳新增33所新学校 附新增学校名单m.bendibao.com3.中考升学率问题:“深圳中考升学率只有50%”。这句话背后的问题是,深户学生中考升学率相当高,非深户很低。但脑力工作者的子女基本都能拿到深户。另外深圳每年在疯狂建学校,2018年新建了38所中小学。
结论:深圳高等教育客观上不能匹配深圳的经济地位这是事实。但并不是只有一个四非深大,另外分校≠野鸡大学!!!!分校比“本部”分数线更高是存在的,而且就发生在深圳。
1.南方科技大学:出国导向。学校人均经费非常高(比985高很多),师资很多大牛,而且学校人少,学生都有利用好资源的机会。设施一流。分数线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档次。
2.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分数线比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高大概20~30分。哈工大国内一流的理工科+深圳科技行业的丰富资源+深圳zf的鼎力支持。哈工深吸引力也很真实的反应在录取分数线上了,今年(2019)分数线又暴涨了………。以致于要区别开和本部的不同。
如何看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从2018级开始本科毕业证书注明培养校区:深圳?www.zhihu.com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所已经很高分同时进步速度很快的学校。在8万一年学费的前提下,分数线还是非常高,可见吸引力。分数线无限接近南京大学。17年招到了广东理科状元,福建榜眼。跟传统985不同,学费带来的作用是学校老师会非常关心你的就业升学,给你铺路写推荐信,而港中深的就业报告成绩也确实亮眼。
如何评价腾讯 AI Lab 与港中大(深圳)成立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www.zhihu.com首届本科生毕业去向:约65%的学生选择继续海外求学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www.cuhk.edu.cn另外,中科院深圳理工马上也要来了!可见的未来这些院校毕业的优秀的同学们也会留在深圳工作。这些聪明又有眼光的同学是深圳未来的中流砥柱。
更新:
剑桥&北大联合校区也要落户深圳了!
-----------------------------------------------
更新:
欢迎中大校友进中大知乎群(华工/哈工深/深大/港中深/南科大兄弟院校也欢迎)
https://weixin.qq.com/g/A38UeGy6pOHPAH3s (二维码自动识别)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