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哪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

[复制链接]
eh7w8uv8re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h7w8uv8re
1970-1-1 08:00:00 2525 2 看全部
1.观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我有时候,突然会陷入某种低落的情绪中,今年偶然使用了一种方法,就是每当情绪低落,就空出两三分钟,记录下来,并梳理出因为什么触动了这种情绪,观照内心对于这个诱因的真实感受,然后再做到如何调整自己。
这样做的次数多了,自我接受能力提高了很多,也更能分的清事实和感受,没有了太多无谓的羞耻感和逃避心理,同时对人性和情绪的理解更深了许多。
2.务实主义。
到了这个年纪,太容易焦虑了,时不时就被一些信息拨动心弦,患得患失,每当此时,就挑出两三分钟,梳理自己目前主要的境况,确定当下最急迫最重要的最必须做的是什么,该怎么进行下一步。
这样做的好处是,及时给自己定方向,脚踏实地,先解决主要矛盾,后解决次要矛盾,有的放矢。
3.放下我执。
每当我陷入某种不可得中,甚是忧伤烦恼时,就随时提醒自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做人切勿太过执着,此路不通,绕道而行,放下对概念的执着,不必束缚于名,便得自由。
4.听其言,观其行。
与人共事,听其言,再观其行,看此人是否可靠踏实,薄情寡义,巧言令色,虚情假意,精于算计者,共事需谨慎,谨慎,再谨慎。
5.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做事常常犹豫焦虑的时候多想想这几句话。因为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一旦静下来就害怕自己落伍,就焦虑得失。
心中没有牵挂,事情来了就顺应它,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去寻求;事情来的时候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着它。
大部分烦恼都是想太多。
6.接受生活里的不确定性。
想的太多的人,总想搞定所有的不确定,把生活掌控在自己手里。
想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人,总想把所有因素考虑进去,如果有一些因素无法控制,便焦虑不安。
但其实生活处处都是不确定的,人该学会的是接受控制不了全局,就像三国里诸葛亮或者很多人说过的,相机行事。可以免于过度自责。
7.十分钟做完一件事。
其实很多事真正做起来根本不会花费我们多少时间,更多的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心态。后来我尝试每次专门挑出十分钟,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发现当你开始面对时,事情会变得简单,做事也高效起来,十分钟宁可大致搞定一件事,好过一整天不愿意面对,却一直焦虑到睡眠前。
8. 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欲望。
信息发达,输入大于输出,各个阶层的生活都尽收眼底,不平衡,焦虑,愤怒,在所难免,当自己心灰意冷时,不妨梳理一下自己的阶层和现状,告诉自己,目前处于这个位置太正常,踏实前进,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稳步积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9j14xikew 发表于 1970-1-1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s9j14xikew
1970-1-1 08:30:00 看全部
从一个呆呆木讷的小女孩,变成开朗自信的姑娘,以下三种思维对于我自身真的受益匪浅。
1.行动思维

错误的想法:
在上中学的时候我有一个习惯,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籍时,必须要从开头起,学习知识点也是。所以那时最不喜欢老师“跳跃式”地讲解,总觉得会错失“我本应该知道的”内容,内心总有信息呈现碎片化的不安全感。这也导致我做练习题时的“效率”很低,因为在做题前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整理知识体系”。
大学时期的专业课老师第一次要求我们绘制模拟项目图纸,纠结一番,我还是选择把基础绘图的所有课程复习完成后才开始绘制,导致我比其他同学晚了两天才提交。


开始转变:
后来我当时的辅导员与我沟通,了解我的想法后,她教我尝试边学习边实践的做法——练习和实践的目的就是暴露知识点的弱项,发现弱项再专门解决,在实践中学习,这才是正确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行动的思维。


现在已经毕业多年,行动思维也逐渐取代我之前强迫症式的“先学后做”的想法,真的很受用。
工作上需要开展新项目,我不会考虑以前没做过或我的知识体系还不完整而不敢去做,而是先做,遇到问题再逐一解决。也因此,得到上级的赏识和职位的不断晋升,自我的能力也得到快速的提升。
完整地学完知识点并不等于拥有能力,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只要你做,就有可能会做错,因为你面临的是你感到陌生的事情。不陌生或者能准备的事情,也不算是困难,困难才是累积经验的开始。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

我们常听“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但是实际应用中还是不能以“本能”去思考。
你喜欢看八卦新闻,仅仅是当作饭后谈资的娱乐,不会联系到背后的资本运作和流量引导。
你或者身边的人喜欢刷抖音,只是沉浸其中,不会去分析这“上瘾”的背后都有哪些原因,以及其他竞品为此做出的调整,对你又有什么启发。
能找到本质并不是哪类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没有天生的专家和大神,是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出来的,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前期正确的引导。
从现在开始就注意两件事
第一,看到一样事物后突然迸发了灵感,那么停下手上非紧急的事,顺着你的灵感去思考,并记录和执行。
第二,对于遇到的人和事,多追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尽量去找问题的核心和本质。
你看到了本质,就不会轻信任何一种言论,不会那么容易随波逐流地成为“乌合之众”。




3.正视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思维

还记得高中选文理、大学选专业、毕业选工作时,你是怎样选择的吗?
反正,我是被家人和前辈们左右了决定……


毕业后在工地实习一个月,开始后知后觉——自己的幸福生活只能依靠自己,于是我辞职了,找了一份当时自己觉得可以的工作。
自己做选择,并能为之负责,就是正视自己的一种表现。
做选择前,你需要:
清楚自己的真实现状,这个过程就是拿个小本本记录年龄、性别、毕业院校…除了这些客观情况,你还要清楚自己的技能,包括沟通能力、逻辑思维、社交能力等软技能和数据分析、信息搜集、工具使用等硬技能。
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这个过程会有些费神,因为需要你去摸索、学习、尝试。行动、尝试才会有反馈,才能根据反馈向前推进。
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这里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期目标。目标不同,关注点就会不同,那么人生轨迹也就截然不同。
确定了你的目标,就逐渐分解多个小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再由此推导出需要具体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有很多优秀的书籍可以引导你做好目标管理。


有了以上的思考,你就可以有方向地做出决定,至于决定是否正确,需要利用第一点说到的行动思维去验证,根据验证过程中的反馈去分析调整。


在你逐渐接近你想要的生活的这个过程,实际你已经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了。进行自我提升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
阅读的唯一目的是升级自己的认知。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可能更沉浸于用手机连接互联网去求知:朋友圈里什么样的文章在刷屏,哪个平台里又出现了一个新颖的观点,或者我有一个什么样的疑问,都可以用手机来解决。但是书籍是带领着我们向后求知,我们可以反复推敲、回味、迸发新的灵感。

来个总结吧,文中简述的三种思维分别是:

行动思维——
大事着眼,小事着手,在行动中不断验证和反馈。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多思考你所看到的就是事实真相吗?
正视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思维——
我们与优秀的人最大的差距就是认知的差距,阅读是提升认知的途径,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就会衍生出财富。


我们每个人都有认知的天花板,成长就是不断地突破这个天花板,各种思维也是在这些“突破”中不断形成的。
当我们有意识地去记录这个过程时,你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因为你在往更好的方向成长。




在现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环境里,谁没有经历过焦虑和迷茫呢?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经历迷茫时我的解决办法:
处在迷茫中,你要怎么自救?​mp.weixin.qq.com在确定好方向后开始进行充电学习,如何利用手机APP来提高效率,这里的内容也一定可以帮到你:
帮你提升效率的免费实用APP​mp.weixin.qq.com

如果你想和我一起学习、进步、成长,就来关注我吧!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一起进行学习探讨!
(微信公众号:成长之路漫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蒹荚白雾 发表于 1970-1-1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蒹荚白雾
1970-1-1 09:00:00 看全部
我先弱弱地问一句,你觉得自己的脑子好用吗?
用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假设 60% 的人大致 4 个小时就能弄明白的事情,你估计自己要用多久呢?
或者开会时,有人对你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你最近真是深得领导的喜欢啊」,你是否能够及时做出最合适的回应?
比如,女朋友的父母反对你们在一起,对于你们的关系,女朋友也有些动摇时,你会如何想办法挽回呢?
实际上,你几乎一生都会疲于处理这些学习、工作和情感上的问题。你可能经常感叹,人生苦难重重,怎么会有那么多问题不断地出现呢?
我们通常都是不断地去处理各个具体问题,但你有没有想过,是否可以对处理问题的大脑进行升级呢?
这就像家里的电脑一样,各种生活问题就像电脑上安装的不同软件。
如果软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导致系统越来越卡顿时,那你可能就要考虑重装系统,甚至直接换一台高配置的电脑了。
既然电脑都需要升级,更何况我们的大脑呢!
可如何进行自我升级呢?就算能够升级,到底又有什么用呢?
02 大脑的四个版本

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升级自己的大脑非常有用,我甚至认为这应该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没有之一。
人脑的升级并不复杂,它和电脑升级是同一个概念,即增加计算带宽。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我根据大脑(前额叶理性部分)计算带宽的大小,大致将大脑分为四个版本,如图 1-8:





1.0 版本:非理性

这是多数人的大脑的常见状态,主要呈现非理性状态,大脑在此阶段也常处于自动驾驶阶段。
非理性不仅仅指冲动。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在于:理性能做到控制自己能控制的部分,非理性是指经常去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部分。
比如,父亲要求儿子在吃饭时不能玩手机,这就是理性(可控);而父亲试图控制儿子的婚姻选择,这就是非理性(不可控)。
又如,你们试图练习瑜伽来让自己的身体产生变化,这就是理性(可控);而你试图去庙里拜菩萨,让菩萨将你的身体变得健康就是非理性(不可控)。
2.0 版本:博弈

这个阶段主要是博弈思维或相对思维。形成博弈的最大因素是人的最大利益原则,双方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局面。
比如,在一个小区里,你每天早上都会去一家热气腾腾的豆浆店,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旁边又开了一家豆浆店,那么这两家店之间就形成了博弈。
体育竞技里就存在大量的博弈,比如足球比赛,你进了一个球,就意味着我落后一个球,而在人生中,博弈也无处不在。
3.0 版本:批判性思维

此版本的特征是一种最优算法的状态,主要包括洞见、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等。
作家林语堂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好的演讲,应该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好。」这就是对演讲精简的概括。
你会发现那些极富洞见的人,经常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能够提出一种既打破常规但又十分合理的观点。
3.0 版本的大脑里,除了对行业本身有很丰富的体验,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4.0 版本:无为

无为实际不单单指老子和庄子所说的无为、佛学追求的无我、心理学上的心流,中国现代许多顶级的企业家,也在追求一种近似无为的状态。
无为几乎是带宽无限的状态。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无为,它是一种非常放松、一做事就能做得非常好的状态。
比如,你写作时文思如泉涌的状态,或者开车时面对复杂的交通路况应对自如的状态。
03 如何应对别人的非理性状态

以上大脑的四个版本,是我个人的归纳总结,带宽数值并不能量化,但大致能够说明大脑的不同阶段。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这四种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只是在四种状态中所占比例不同。
我们将视角放在大脑 1.0 版本上,即如何应对别人的非理性状态。
我还把以下三个观点做了一些形象化嵌套,我把它称为「西瓜地里选西瓜」:
(1)西瓜田地。一块一块的西瓜地代表了矩阵思维,一种形状很像汉字「田」的思维工具。
(2)两个西瓜。从田间挑选出两个西瓜进行比较,这是类比思维。
(3)一刀切下。如果再不知道怎么选瓜,一刀切下去看到西瓜的剖面就知道了,这是剖面思维。
04 矩阵思维

矩阵思维(matrix thinking)听上去很高端复杂,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思维工具。
它很像汉字「田」,主要是指把复杂的想法或事物放到四块西瓜地里,通常能够做到让看似混乱的、凭感觉的猜测,一下子变得清晰。
举个例子,你想追求一个女生,却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去接近她。你可以把女生最重要的方面,比如颜值和才能(包括学习、技能、特长等一切才华),分别填进这四个象限里,如图 1-9:





(1)既漂亮又有才能。这是完美型,但因为这样的女生太完美,身边往往缺少真实的声音,她们的内心会稍显孤寂。
所以,你应该用真实去面对她,用更多关爱去融化她。
(2)很漂亮,才能一般。这是人见人爱型,这样的女生因为长相甜美,而且一般不争强好胜,所以广有人缘。
这个时候搞定她周围的人,或者在交流时对她的社会群体表示认同往往比较有用。
(3)颜值个性,很有才能。才华型女生值得尊敬,针对这样的女生,你要非常肯定她的才华。
比如,她很爱学习,或者很能挣钱,或者在瑜伽、摄影等方面很有成就,你要对这些不断地表示认同,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尊按摩。
(4)颜值个性,才能一般。潜力型的女生往往自信心不足,那就睁大眼睛去发掘她身上的优点,使她感觉「遇到你之时,有着从未有过的美好」。
又如,如果公司发现员工工作不好,对其进行指责或罚款其实都是非理性的,因为这很难让他们变好。同样使用矩阵思维,我们会发现,工作不好一般有两种情况——不想干好和能力不行。将两者放进矩阵,我们得出以下四个象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2525 | 回复:2

深圳网,广东深圳市深圳人每天必上的网上家园,有市政府官方信息办及全体深圳人民共同打造的最新、最权威的资讯生活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
深圳网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159 5848-318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苑路2号 邮箱:243943537@qq.com ICP备案号: ( 粤ICP备14026352号 )
Copyright © 2008-2020深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深圳网络技术支持中心 X3.4 版权所有:深圳市世纪商桥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