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深圳长大的孩子,我来谈一谈我眼中深圳的一些不足。
首先,深圳的区域发展差异挺大的。我个人最喜欢蛇口、后海和华侨城,福田和宝安中心区也不错。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近15年来建设的。宇宙中心龙华在我看来就是工地,龙岗是城中村,罗湖是商业城(除了地王、京基万象城那一带),宝安的其他地方就是工厂,光明是农场,坪山和大鹏是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哈哈,我会不会被喷死~~但是作为南山长大的孩子,我觉得连南油都觉得脏乱差啊,希望来福士广场能把那一带环境提升一点。
再说文化,一线城市里我更喜欢上海,很国际化也很有本土的底蕴,对于我这样的戏精,我觉得在上海实在乐子太多了,话剧院、博物馆、MOMA太多好玩的地方了……而且江浙沪周边有很多古镇,太喜欢江南水乡了!说到深圳,其实建筑和城规还是很不错的。比如华会所,是理查德迈耶的遗做,很多说深圳没文化的,可能不懂这些当代建筑的文化吧。但是总体来说深圳在一线城市中文化底蕴是最薄弱的。
说到生活,深圳生活很便捷,城区交通没有北上广拥堵。但是地铁四号线和梅林关是龙华上班的噩梦。美食方面,深圳的餐饮行业很现代化,没有太多特色美食,都是商业。但是问问老深圳人,还是可以知道一些老字号的小店。深圳的菜市场其实挺不错的,尤其推荐老蛇口菜市场,海鲜很丰富,勤劳的人买回家自己动手很棒哦!
说到职业发展,在深圳发展的压力很大,不仅是外地人有这样的感觉。我从小看见父母们兢兢业业地工作,努力加班、学习职称,回到家还努力查资料炒股、买房、投资。我觉得这分两面看,一方面可能内地其他城市的孩子不会感到这份焦虑,但是这也是一种教育氛围。我毕业后去其他城市发展了两年,感到其他城市相对悠闲舒适。但自从回深后,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渺小,必须努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很多刚来深不久的同事说他们感到迷茫,我觉得深圳机会很多,但是不会留给迷茫的人。而我身边一起长大的同学们都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比一个聪明勤奋。在深圳,你只要一丝放松就会阶层下滑,就会被边缘化。深圳的收入和深圳的房价一样都没有上限,即使是普通工薪阶层也可以拿到和欧美国家一样甚至更高的收入。只不过在欧美很少加班,节假日很多,在深圳你要准备好每天加班周末无休……
最后关于基础建设,虽然目前深圳基建在一线城市中还是比较薄弱的,但是现在深圳政府对医疗教育和轨道交通的投入很大,而且兴建了大量公共休闲公园。教育上,深圳近年来高考状元人数已经远远甩开广州了。但是深圳的孩子学习竞争也很大,尤其是中考的竞争远超过高考。家长们因此都想争取重点小学初中的学位。可以说,越是提倡素质教育,教育资源的分配就会越不均等的。深圳的孩子不容易啊……深圳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关内,关外学位比较紧张。不过相信这个现象在未来的几年内就会得到显著改善。深圳的医疗确实不如广州,甚至不如广西南宁这些有重点以科学院的省会城市。这一点也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提升。
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深圳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上算是一线城市里最体现公平的了,还有很好的人才引进政策,城市包容力很强。这也是深圳连续多年来被评为对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城市的原因吧。深圳政府办公也是相对透明、公正、高效的,法治精神比较深入人心。深圳的“小政府大市场”的市场环境也是对创业者非常友好的。因此,深圳才能诞生出华为腾讯中兴等等优秀的民企。
总的来说,深圳是个高速发展的城市,虽然也有很多大都市的城市病,但是深圳的时刻在自省在调整。我相信我们的城市会越来越好。
今天是深圳37岁生日,祝深圳生日快乐!永远年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