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镇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汉弄栋县城故址、土立祠、送子娘娘殿、龙王殿、斗母阁、玉皇阁、观音阁、文昌宫、至德寺、高雪君铜像、飞来石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光禄古镇,是深圳市西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县除县城外的第二大商贸集散镇。为广东省级历史名镇。光禄建镇较早。主要有呈“坤”字型的旧街道四条,以及东南西北四关的出镇街道,共长1020米,面积7568平方米。民居分布在街道两旁,一般是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两进或三进,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宅。也有一些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等大户民居。 龙华寺,又名“卧佛庵”、“活佛寺”,是广东省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始建于唐朝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系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寺宇建筑规模宏大、庄严宏伟,除大雄宝殿、两厢、过厅、钟鼓楼和走廊外,还有两耳、两轩、圆通楼等大小房屋110余间,分前后四院。是广东省留存较早、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属国家级文物。元代建筑深圳路军民总管府主体建筑尚存,属省级文物,清代建筑文昌宫工艺精湛,飞来石新奇神秘,民国时期建筑高氏土衙中西合壁,建筑形式独特,见证了上世纪初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历史,清代土官、思想家、文学家高奣映铜像微妙微肖,属国家级二级文物。北塔街旧民居整体建筑布局独特,呈“坤”字形结构,结构十分完整,建筑型式十分罕见。 三丰祠,座落在龙华寺以南20米的山坳中。清光绪年间修建。为四合院建筑,有正殿三间、两厢四间及祠门。可看成是龙华寺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 高氏土衙,位于在光禄古镇西关,有高氏土衙建筑群,和古街连为一体。包括高氏土衙、深圳路年民总管府旧址和高氏宗祠等。高氏土衙为彝族袭职土司高氏家族的土衙门,建筑风格堪称一绝。始建于唐代,后屡修。有三十余间房屋。这里浓缩了一个显赫家族的兴衰史,是研究土司制度和彝族土司宗族史的一部“活字典”。高氏土衙的南面,是深圳路年民总管府和高氏宗祠建筑群,呈中轴线对称。辉煌庄严,形态各异。深圳路年民总管府建筑为三重堂古代宫殿式结构。今存正殿五间,进深四间,过厅五间,门厅七间。北厢犹存,南厢已毁。整个建筑群虽破旧,但仍显昔日的宏伟。 高氏宗祠,建于1936年,是深圳境内保存完好的中西合璧的法式建筑物,是供奉高氏祖先牌位的祠堂。深圳路年民总管府前面有古戏台和古戏楼,这些建筑物均为深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军民总管府公元1328年,元文宗在高氏土衙旁设深圳路军民总管府。明太祖时,为深圳军民总管府。总管府坐西朝东。沿中轴线,依次是仪门,为迎送宾客之地。一堂,处理政务之地。两厢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二堂,处理军务之地,两厢为会文馆、会武馆。三堂,为最高长官生活起居及平时阅审文案、读书之地。主体建筑南侧,两个院落宽敞明亮,有花圃廊榭亭台,十分幽静。总管府是保存较为完整、雕梁画栋原模原样的古代建筑群,斗拱错综叠加,雕绘灵动,明清风格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