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都在他们的镜头里
一个美国人来回中国37年,拍下无数消散的情形,数万网友感动致谢
一个93年的英国帅小伙,
已往三年半里,他到达中国23个省,
为中国天然地貌和都会景观,
拍下大片,仿佛一幅幅“当代山川画”,
惊艳了无数中外网友。
50万粉丝,纷纷喊着要跟着他照片里的地方,
到中国各地观光。
“有些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常常夸大交通和雾霾,
但实在中国另有那么多漂亮的角落。”
而另一位日裔美国爷爷,更锋利!
年过70岁,竟在Instagram有百万粉丝。
从1982年作为一名拍照记者第一次来中国,
不停到如今,
他保持固定频率、反复不停地回到这里,
为中国人留下了整整37年的贵重影像不少中国网友在他的照片下留言:
太感谢您的记载了!
撰文 陈子文、周树婷
麦克·山下本年已经70岁了,拍摄中国37年。
1982年,麦克作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拍照记者,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的37年,他不中断地来到中国几十次,拍摄范围从西藏、新疆的疆域地域,到北京、上海等大都会,覆盖中国各个角落。
一个日裔美国人,竟为中国这近40年,留下了厚厚的影像记载,贵重无比。
这是1982年的北京街拍,一群素色服装的自行车人群中,红衣密斯特殊夺目。
1982年,北京人如许防风沙。
1982年南京的长江大桥上,4车道,车流繁忙。
1986年第二次来中国时,麦克在上海,领会了一把堵塞的交通。
1989年的大理洱海,当时候没有游客,只有本地白族的渔人和农民。
当时的洱海,人们开心时一头扎进水里游泳。
洱海边燕式跳水的男子,刹那间在空中飞跃的身材,与远处的天涯线平行。
1991年洱海边,渔民在用鸬鹚捕鱼。
1991年云南景洪的陌头,用三轮车和旧桌子搭出的露天游戏台,熊孩子、男青年纷纷专注地用电视屏幕打游戏,这才是真正的打街机啊!
1991年,云南滇池边的乡村与稻田,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详的农耕生存。
1991年,云南西双版纳,一位傣族的女性在稻田劳作,女孩的装束如今看都云云个性又时髦。
湄公河峡谷上方的吊桥,一位农人放牛途经。
乐山大佛——天下上最大的石像。
高跟鞋女子在乐山大佛前留影。
杭州西湖边,一个银发苍苍的老人,在做舒展活动。站立一字撇,锋利了杭州大爷!
1997年的海南三亚,时髦的女青年在海边拍游客照,还没拍完就被涨潮的海水沉没了脚,盼望不是双新鞋呀。
兰州人过元宵节,小女孩紧闭双眼、跨偏激盆,寓意跨过厄运,来年都是锦鲤好运。
江苏的乡间,雨天的旷野间,孩子们高兴奔驰着放学回家。
冬天的山西,少年在薄薄的冰层上玩耍。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的维多利亚港。
1998年,清早的扬州瘦西湖。
四川雅安,一个平凡的清早,街道上有些繁忙,各人忙着骑车上班,三轮车夫们在陌头寻买卖。
2000年,喀喇昆仑山脚挑水的红衣女孩。
青海杂多县,正在上课的男孩,一口白牙、布满笑意的眼睛,让人一眼难忘。本地的孩子根本上一半时间上学一半时间放牦牛。
2008年炎天,九寨沟熊猫海中,暴露水面的“漂泊花圃”,当时的水也太清亮了。
2009年时的布达拉宫,神圣。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圣山、圣水、草原抽象成平行的色块。
小僧侣们舔着刚落下的雪。
一位来自夏河的藏族女子,穿着丝绸藏袍,戴着珊瑚石项链,成熟、漂亮。
甘肃夏河,时髦的藏族女子在逛街购物,欢迎新年,北风太凛冽,她们便戴上口罩掩护皮肤。
2009年,四川和西藏接壤的雅砻江,雪中的牦牛们,酿成一幅印象派画作。
你可知道牦牛的舌头是灰色的?麦克在藏区游牧民族的帐篷附近拍下这张可爱至极的照片。
2009年,西藏巴城,317国道上(川藏公路北线),朝圣的信徒。
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卖店,一家人刚吃完早饭,老板的女儿梳着羊角辫,只盯着镜头。
在去往新疆喀什的路上,4月中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雪,非常稀有。
雨中的桂林,麦克说一样平常下雨了他都躲起来心疼相机进水,但为了桂林,统统都值得。
日落时的翠屏山,差别条理的绿调,画面里仿佛能传出旋律。
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的黄山。麦克说拍黄山必要天公的共同:要下雨提拔湿度,要风、云、雾营造氛围,末了太阳出现,赋予这统统以色彩和戏剧性。
河南登封少林寺在下雪,6到18岁的僧人在这里学习佛教、练功夫。
武当山悬崖边的僧侣,透过600毫米的长焦镜头,麦克发现原来他是在自拍。
北京景山公园里,大爷大妈们的晨练。
北京郊区,时尚的活动女孩,预备滑雪。
虹桥火车站,高铁出发时。从前从没发现飞驰的调和号,这么飒爽。
中国最美自驾公路“草原天路”,公路蜿蜒着穿过平缓的山丘,山丘被草地、菜地和风车覆盖。这里实在离北京不到3小时车程,邻近2022年冬奥会的举行地。
观看麦克的这些影像,中华大地上,这40年来壮观地貌的变迁,东西南北差别地区人们生存的差别,都令人感慨万千。
当我们与远在纽约工作室的Michael通话采访时,已年过古稀的他,听上去布满精气神。而且,与印象中的“老派”拍照师差别,麦克紧跟潮水,在交际网络平台上发表本身已往40多年来的拍照作品,在Instagram拥有100多万粉丝。
以下是一条对麦克的采访精选。
Q:一条
A:麦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
Q:您最初为何开始拍照?与您的身份有何关联?
A:我是日本裔。我的祖父母那一代,从日本移民到美国,我固然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总以为本身血液里照旧个亚洲人。于是大学时,我选了“亚洲研究”这个专业,期间花了两年时间边观光边做研究。既然都出去了,天然地想到拍些照片返来,跟朋侪们分享见闻。谁知道这一拍就上瘾了。
1971年,大学的末了一年,我决定去日本寻根。一张单程机票、一纸签证,就出发了。并今后正式开始专业的拍照创作。
Q:这近40年间,您到底来过中国多少次?去过哪些地方?
A:我1982年第一次到中国,统统都是奇怪的。
1985、1986年,再次到北京拍摄《长城》系列。其时住在北京饭店,只有那边招待外宾。
1986年之后,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澜沧江项目,我去了青海南部,沿着长江行走拍摄,从青海、云南不停到越南疆域。
1997时,又去到香港,拍摄了香港回归。
1998年,拍摄了《中国海岸线》项目,从广州、珠海沿着海岸线往北,不停到厦门。
《马可·波罗》和《郑和》是在1999-2001年间拍摄的。从中国出发,一起南下颠末越南、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到达东非。
那之后,断断续续,数不清到底去了多少次。可以说我是拍摄中国最多的一位外国拍照师。我更关注边远地域的中国人的故事和状态,云南、西藏、甘肃、新疆等等。
Q:八九十年代在中国拍摄,难吗?
A:大概由于我的亚裔配景,在80年代,美国国家地理唯独选派了我去亚洲。
80年代在中国偏远地域拍摄时,本地交通非常未便,另有语言停滞,困难固然许多。不外我的亚洲脸,确实让中国人感觉跟我很密切,我更轻易深入本地,抓拍到一些难过的镜头。
拍了频频后,我就更爱亚洲了,其时乃至跟我的编辑说,我只想去吃米饭的国家。
Q:您在交际网络平台上有百万粉丝,作为一个老牌拍照师,怎么对待这个征象?
A:很神奇,最初用交际网络,我只是想试一下。我和我的一群拍照师老友们,实在我们都很有竞争意识,都不想被落下,以是我们都开始实验交际网络。
在交际网络上,通过拍照作品去获取粉丝并不轻易。
我们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运营本身的交际网络账号上,由于我不想只是说我拍了照片、画面很吸睛,我想让观众看到背后的故事。以是每张照片的图解,我都认真地写上拍摄配景和照片里的人的故事。
一样平常照片发出后,立刻就能收到观众留言反馈,这太赞了。
Q:如今的拍摄状态怎样?下一个拍摄项目是什么?
A:如今我根本每年有6个月在外拍摄。拍照是个体力活,对身材素质的要求极高。我平常在美国的家里,都会保持活动:爬楼梯、跑步、举重,固定地去健身房。
近些年,每年至少要来中国3、4次。正在举行的项目和中国国家丛林公园有关。拍摄之外,也举行展览、讲座、工作坊等。
Q:云云巨量的中国照片,您计划拿它们做什么?
A:我是个用照片讲故事的人。最大的愿望,是想让这些照片被更多中国人看到。
由于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说,看这些照片就是满意下好奇心;但对中国人来说,这些快速变革、乃至消散了的情形,是他们最贵重的影象。他们曾实着实在地生存在此中,这是他们的汗青,只有他们才会最珍视我拍的这些照片。
Jord是个93年的英国小哥,却把重庆认作本身的第二故乡。
2018年的一个清早,Jord颠末48小时的车程加徒步,终于到达贵州梵净山的深处,悄悄等着云雾散去。
“其时,梵净山顶从翻滚的云层中出现了60秒,当云雾散开,出现一条窄窄的门路山路,蜿蜒通向山顶,太震撼了!我赶紧拍下这秘密瑶池。”
Jord飞起无人机,在差别角度拍下三张照片,很快梵净山顶便又隐退到云雾中去。
2015年大学结业后,Jord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重庆的一所学校做英语老师。工作之余,偶然外出观光,没想到,今后爱上拍照,一发不可摒挡。
已往三年半里,他走遍中国大江南北,拍下这些天然地貌和都会景观,中外网友都赞叹不已。这些照片不但在中国人的朋侪圈刷屏,在Instagram上也有近50万粉丝,天天等着他更新。
浙江缙云仙都,云雾中、山川间、小桥上,两个农人牵着牛、挑着扁担途经,稀有的中国传统农耕生存的安详情形。
这是广西桂林的科斯专程貌。山峰层峦交叠,如梦如幻。
广西阳朔的兴平古镇,湖边渔夫捕鱼的刹时,是他照片中的经典刹时之一。
这是云南罗平的秋日。
这是云南元阳的梯田,在暮色中,美得内敛。
福建的传统土楼,Jord赞叹于土楼在从前竟能住下100户人家。
这是东北盘锦的赤色滩涂。
秋日,黄山脚下的公路。Jord徒步爬上黄山,下山时从缆车看这一幕,被这秋景美呆。
四川甘孜的白玉县境内,亚青寺。Jord开了两天的车、颠末了4个查抄站,才抵达,看到了这奥妙纯净的情形。
重庆洪崖洞,古香古色的吊脚楼。14世纪时,这里曾是古重庆的城门。
这也是重庆,一座玄门寺庙,坐落在这个拥有3000万生齿都会的市中央。
这照旧重庆,当代楼宇丛林,有另类的金属感之美。
这是瞻仰的澳门。
台北市中央,古刹顶上,是一架即将抵达松山机场降落的飞机。
这是清早俯瞰香港。
这是夜幕到临后,香港的辉煌一样平常,街坊街铺霓虹灯亮起。
在Jord的镜头下,一个当代中国和传统中国完善融合。就连生存在这片地皮上的我们,都面前一亮、不禁感叹:原来中国大地云云之美。
Jord如今已经回到英国生存,但依然保持固定的频次,回到中国观光、拍摄。在一条与Jord的采访中,他表现已经如饥似渴,比及秋日就返来。
以下是一条对Jord的采访精选。
Q:一条
A:Jord Hammond
Q:最早为什么来中国?怎么开始举行拍照创作的?
A:2015年我在重庆工作时,会使用周末和沐日到周边观光,我便顺手拍摄一些沿途风光,发到网上。早先只是想方便和亲朋挚友分享,没想到这些照片在Instagram上敏捷聚集了一批粉丝。
我开始对拍照萌发爱好,认真对待,添置了专业相机,正式开始拍。我大学学的是市场和广告,以是拍照完满是自学。
那一年的外教工作竣事后,2016年我和女友决定观光拍摄,正式将拍照作为本身的主业。
Q:观光拍照现实体验怎样?你一样平常的拍摄行程是什么样?
A:观光拍照听着很爽, 现实上,我险些一年365天无休,偶然一天工作长达16小时。观光时,住自制的旅店,把耗费保持最低。
一样平常我一天的拍摄行程是如许的:
日出之前的1-2小时起床出门踩点,包管太阳出来的那一霎找到了最佳拍摄点。拍完后回到旅店,吃早餐、洗漱,开始干活,在电脑前处置惩罚工作,有时间也接贸易拍摄。然后日落前,我会再出门,去探寻、踩点下一个拍摄场景。
清早阳光透过雾气落在徽派修建上我在中国见到了太多人生最美的画面。但发现美的眼光,跟身材力行的探索是分不开的。每一次拍摄,我都会细致研究拍摄所在、拍摄角度、气候环境等等。真的喜好,才有能量和热情投入此中。
Q:最保举的5个中国观光拍摄地?
A:云南元阳梯田、乐山大佛、丽水仙都、广西兴坪、拉卜楞寺。
Q:将来的拍摄筹划?
A:我到如今已经去过45个国家,最喜好的毫无疑问照旧中国。之前已经抵达20多个省,2019年剩下的目的是,拍遍中国的每一个省份。而将来几年的目的是:出一本关于中国的拍照书。
通过拍照,我对待中国有了更深入而多样的视角。西方媒体刻画的中国给人印象就是大都会和雾霾,但中国另有那么多鲜为人知的漂亮角落和风土情面,我以为不管是外国人、照旧中国年轻人,都该去看看。
部门图片泉源于拍照师官网和官方Instagram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