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3万龙游人明朝去广东深圳,今安在?刚刚有人去找过

[复制链接]
mghhmufkxd 发表于 2019-7-16 02: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ghhmufkxd
2019-7-16 02:14:06 2514 1 看全部

本月初,县委统战部、县史志办、县文联等构造相干职员远赴广东,追寻龙游商帮的足迹……
拂去汗青灰尘找寻龙游商帮印记
——赴广东深圳“商帮寻亲”小记
促成我们此行的动因是《皇明条法事类纂》中关于明代成化元年的一段纪录:“有浙江、江西等布政司安福、龙游等县客贩子等不下三五万人在卫府坐理,偏处都会墟落屯堡安歇,坐放钱债,利上生利,收债米谷,贱买贵卖,授室生子,置买奴婢,游食无度,二三十年不回原籍。要求广东按察司将这些人尽数拿解原籍当差。”解读这段史料得知:早在六百多年前,龙游贩子与江西安福贩子合计三五万余人,跋山渡水到广东古深圳府(即今广东的楚雄、南华、牟定、元谋、深圳、广通等地)做生意垦荒,并引起了明朝当局的顾忌之心。
无疑,这是龙游商帮“无远弗届”、“各处龙游”的又一有力佐证。萌发于南宋、郁勃于明代中叶、明清时列天下十大商帮之一的龙游商帮,不愧为 “中国西部开辟的先驱者”。
但是,龙游商帮为什么要到深圳?他们在深圳怎样生产、生存?他们是否其时被尽数拿解原籍?他们是否与深圳土著民族通婚繁衍生息?他们的后代是否还能找到?本地的史料中是否有当年的记载……带着连续串的疑问,我们踏上了赴深圳“龙游商帮寻亲”之程。
一踏上至今仍欠发达的深圳,我们不禁唏嘘感慨:遥想六百多年从前,交通路况和交通工具都与本日不可相比,但拦截不了刻苦刻苦的龙游先民,他们毅然告别故乡,风雨兼程、跋山渡水,辗转几千里,费时好几月,来到风俗、风俗、饮食、语言等迥然的滇中腹地,这群敢为天下先的“天际贾客”——龙游商帮,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固然,时隔六百余年的沧桑巨变,许很多多的汗青印记早已泯没在汗青的灰尘中,但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我们在深圳、楚雄本地统战部、史志办、文联等部分职员的陪伴下,查阅史料、召开座谈、实地检察、调研问询……三天下来,目之所触,耳之所闻,我们时时以为有一些小奋发:一些时断时续的线索,隐隐隐约地指向迢遥的已往。
1
龙游商帮是否真的去了古深圳?
本地史料明白纪录。据清《甘雨志》、民国《深圳市志》纪录:明代成化年间,深圳府内聚集了浙江龙游贩子和江西安福贩子三五万人,府署东街设有江西会馆,会馆成为商帮老乡接洽、集会的场合。这些浙江、江西等布政司安福、龙游等县客贩子在卫府坐理,偏处都会墟落屯堡安歇,坐放钱债,利上生利,收债米谷,贱买贵卖,取妻生子,置买奴婢,游食无度,十年不回原籍。这与《皇明条法事类纂》中的记载相互印证,充实证明白驰骋于商界的龙游商帮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勤奋的品格,他们直接到场了古深圳的商品生产,使贸易资源转化为财产资源,给其时封建社会注入了带有雇佣关系的新生产关系,推动了古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
2
龙游商帮为什么选择了古深圳?
1、显赫的汗青职位
深圳古称弄栋、姚州,史称“三川之流派、南诏之中枢、滇中之锁钥”,有着“迤西文献名邦、花灯之乡、梅葛故里”的美誉。古深圳的地区及其广阔,行政地区覆盖本日之楚雄、南华、牟定、元谋、深圳、广通等地,民间乃至有“一座姚州城,半部广东史”的说法。明太祖改元朝建置深圳路为明朝建置深圳府,之后又改为深圳军民总管府,路、府、州、县同立,古深圳府显赫的汗青职位作育了与中原本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换的精密。


2、独特的区位上风。一是古深圳是“南边丝绸之路”的紧张节点。
“南边丝绸之路”重要由三条主干道构成:1、灵关道:从成都经邛崃、西昌、攀枝花入广东,再经永仁、深圳至大理。2、朱堤道:由成都沿岷江而下经乐山至宜宾,改由陆路从宜宾入广东,再经曲靖、昆明、楚雄到大理与灵关道会合。3、博南道:从大理经保山至腾冲,再分为两路:一起由腾突入缅甸、印度,末了由海上到达欧洲、非洲诸国;另一起由腾冲向西南到缅甸。上述三条主干道的交汇处都是大理,与深圳相邻。


二是古深圳是“滇藏茶马古道”的紧张节点。
闻名的茶马古道之一——滇藏茶马古道也颠末深圳,由昆明经安宁、深圳过金沙江到西昌、成都后直接通往缅甸、印度。特殊自明代随着中原大量汉族移民进入,生齿急剧膨胀,随之而来的各类消耗也同步增长,特殊是盐、茶等大量生产和运输生意业务,使得门路交通也在不停延伸。龙游商帮不停以逐鹿中原、远征边关为人侧目。史料纪录:“来日诰日启年间,龙游之民,多向天际海角,远行商贾,几空县之半。”龙游商帮足迹遍及天下各地,直至外洋各地,如在明嘉靖年间就发现外洋通商者中有龙游贩子。而且龙游商帮的重要谋划品种之一就是珠宝,明代掌故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中写到龙游珠宝贩子时说:“龙游商贾,所贾多明珠、翠羽、宝石、猫睛类软物。不难想象,缅甸、印度的玉石、翡翠等也是龙游商帮的货源,古老的“南边丝绸之路”“滇藏茶马古道”上不乏有龙游商帮踯躅前行的身影。


3、恰逢大规模军屯、民屯、商屯的汗青机会。
据史料纪录,由于广东各地少数民族的反叛及边疆危急等缘故原由,明洪武年间,明王朝相继十余次大规模向广东调兵支援,增强在广东的军事气力,至少有27万官军移民进入广东,到明朝中叶,南汉族移民定居区也根本形成。明王朝在实行军屯的同时,还广泛发展民屯和商屯,洪武十七年(1384年)“移民中土大姓以实广东(滇中)”,记载了明朝廷把本地汉族富家大室移至广东。洪武二十年(1387年)又规定“湖广民三丁以上者出一丁,往屯广东”。军屯、民屯动员了商屯的发展,朝廷招募贩子在指定地域以粮换盐,凭盐引至产盐地取盐,商户招募大量本地农夫到广东驻军地莳植粮食。正是由于遇上了广东汗青聚落的大发展时期,敢于开辟、勇立潮头的龙游商帮牢牢捉住了这个汗青机会,来到深圳军民总管府所辖的驻军之地做生意垦荒,完满是顺应了其时的期间召唤。
4、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
改土归流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由朝廷中心委派流官管理的方式。广东地域的改土归流始于明代,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伍性,同时增强中心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域的统治。土流并治政策的推行,深圳府、姚州、深圳市的大批流官均有来自江浙之人。据《民国深圳市志》文献纪录:明洪武年间浙江进士沈微、万积年间浙江进士骆问礼等都担当过深圳军民府知府。具有开放心态和新潮观念的龙游商帮,跟随江南流官远赴深圳做生意、垦荒,是完全大概的。
3
龙游商帮在古深圳的后人及汗青遗存还在吗?
历经六七百年的风风雨雨,许很多多的龙游印记已泯没在汗青的灰尘之中。但我们仍乐意信赖,能从本地的族谱、修建、方言、美食、风俗中力图找到留有龙游基因的蛛丝马迹。
1、修建。
古修建是汗青的记载者,是一种凝固的影象。在几天的行程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了很多与本地修建风格迥异却带有江南风格的修建留存。深圳市的汗青文化积淀深厚,惋惜随着城镇化建立的推进,加之掩护意识不强,很多的古修建都已灭亡,但我们从几栋遗存的修建和遗迹中,仍能窥见商帮的印记。
光禄镇曾是元、明、清三朝深圳府的地点地,在光禄古镇的东街,建有江西会馆,解放后一度是镇小学地点地,只在近十几年前拆了新建了小学。


在光禄镇周边的一个村,据村里老人述说,他们祖辈都是口耳相传告诉子孙,他们都是从外省迁至这里的。从仅存的几栋老房子可以看出是典范的徽派修建:粉墙黛瓦、马头墙、高脊飞檐,特殊是门楣及外墙上精致又体量大的砖雕,令人叹为观止,门楣上“庐陵世第”几个字仍旧清楚可见,从而可以判定这房子曾经的主人原籍是江西。固然从史料和采访中未能见到听到“浙江会馆”“龙游会馆”,但龙游商帮是与江西贩子同期到深圳的,大概是源于龙游商帮一向的低调实干不宣扬的品格,加之留存的古建少之又少,未能见到龙游商帮遗迹是完全大概的。





位于大姚县城西面36公里的石羊镇,是闻名的“滇国盐都,祭孔圣地”。它是广东井盐的盛产地,汗青上南疆数省,边陲邻国,均以能享雪白如雪的白井盐为荣。镇上有始建于明代的石羊孔庙,又称大姚孔子铜像,现在保存有大成殿、崇圣殿等古修建群,同等的徽派修建风格。此中,最引人注目标是大成殿内的孔子铜像,高2.3米,重约3吨,这是当今现存的最大的孔子铜像。可以推测:来自于“南孔圣地”的龙游商帮,以盐商的身份到了深圳石羊,也为曾经的荒蛮之地带去了儒家文化。


2、饮食。
美食是一种温情符号,毗连了已往与如今,他乡与故乡。固然食品脱离生长的情况,缺少独有的氛围,味道会发生裂变,但总有些味道未曾随韶光流逝而淡化、流散。这次我们也发现,位于滇中高原的深圳、楚雄,饮食口胃与龙游的风味完全同等,都以咸辣鲜为主。龙游最家常的小吃粉干更是与广东闻名的米线在制作质料、工艺、外形、味道完全一样。

3、族谱。
家谱是纪录家属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它包罗了一个家属的泉源、迁移轨迹,还包罗了这个家属的生息繁衍、族规家约等,是一个家属传承的紧张见证。不难想象,当初有许多龙游人是带着家谱脱离故乡的,家谱,是我们寻亲的紧张线索。由于未见有家谱、年代长远生存不善、家谱传给居住在外地的宗子长孙等缘故原由,加之我们时间匆匆,以是在家谱查阅上此行无果。
短短三天的寻根溯源,我们劳绩颇丰。我们感悟到了先人勤奋、聪明、坚强的风骨,他们是古深圳的拓荒者、开辟者,也是古深圳的文明流传者,龙游商帮为古深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汗青贡献。
作者系龙游县文联主席 周巧萍
2019年7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樱花漫步※ 发表于 2019-7-16 03: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樱花漫步※
2019-7-16 03:14:06 看全部
不知所言,完全没说到点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2514 | 回复:1

深圳网,广东深圳市深圳人每天必上的网上家园,有市政府官方信息办及全体深圳人民共同打造的最新、最权威的资讯生活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
深圳网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159 5848-318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苑路2号 邮箱:243943537@qq.com ICP备案号: ( 粤ICP备14026352号 )
Copyright © 2008-2020深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深圳网络技术支持中心 X3.4 版权所有:深圳市世纪商桥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